洗下疳瘡藥

XI XIA GAN CHUANG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5%
肺經 12%
胃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膀胱經 7%
膽經 5%
心經 5%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洗下疳瘡藥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下疳瘡屬濕熱毒邪侵犯所致,黃連可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緩解瘡瘍的紅腫熱痛。
  2. 收斂生肌: 黃連能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對於下疳瘡引起的潰瘍,黃連可起到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促進傷口早日痊癒。

「洗下疳瘡藥」方中使用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下疳瘡多因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黃柏性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病竈處的濕熱邪毒,促進瘡瘍的消退。
  2. 收斂生肌:黃柏味苦,性寒,具收斂生肌之效,可促進瘡瘍的癒合,防止感染擴散。

因此,黃柏在「洗下疳瘡藥」中發揮著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收斂生肌的多重作用,是治療下疳瘡的重要藥物之一。

「洗下疳瘡藥」中加入「當歸」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 下疳瘡多因外傷感染引起,造成局部組織損傷、血液瘀滯。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瘡瘍,緩解疼痛。

二、 補血生肌: 瘡瘍久治不愈,易導致氣血虧虛,影響創面癒合。當歸能補血生肌,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擴散。

「洗下疳瘡藥」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白芷味辛、甘,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下疳瘡這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白芷能有效清除病竈周圍的熱毒,消腫止痛,並促進創口癒合。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癢: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癢的作用。下疳瘡常伴有局部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白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炎症,減輕瘙癢。

因此,白芷在「洗下疳瘡藥」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生肌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對於治療下疳瘡具有積極作用。

方劑「洗下疳瘡藥」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下疳瘡多由濕熱毒邪侵犯所致,而獨活可有效驅散濕邪,並消解局部腫痛,緩解病症。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獨活還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下疳瘡常伴有局部瘀血,獨活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獨活在「洗下疳瘡藥」中起到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以及活血化瘀、促進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下疳瘡。

洗下疳瘡藥方劑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下疳瘡多因外邪入侵所致,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的功效。其能驅散外邪,並清熱解毒,抑制瘡瘍的發展。
  2. 止癢止痛,促進癒合:下疳瘡常伴有劇烈的瘙癢和疼痛,防風的藥性能夠止癢止痛,緩解局部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防風在洗下疳瘡藥方劑中發揮着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促進疾病恢復。

「洗下疳瘡藥」方劑中使用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下疳瘡屬於感染性疾病,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芒硝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2. 引藥入瘡,促進藥效:芒硝性滑,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瘡瘍部位,並促進藥效發揮。同時,芒硝能吸附膿液,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清除病竈,防止感染擴散。

「洗下疳瘡藥」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下疳瘡多為濕熱毒邪所致,荊芥可清熱解毒,消散瘡瘍。
  2. 疏風散邪: 荊芥亦有疏風散邪之效,可幫助解除局部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瘡瘍的消退。

因此,荊芥加入「洗下疳瘡藥」中,能有效治療下疳瘡,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散邪、消腫止痛的效果。

銅綠,學名為鹼式硫酸銅,是一種常見的無機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為銅和硫酸根。其在中藥方劑中,特別是用於治療洗下疳瘡等皮膚疾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一定的殺菌和消炎作用。傳統中醫認為,洗下疳瘡常是因為外邪入侵或濕熱內盛所致,造成皮膚潰爛和發炎。銅綠中的銅離子具有抗菌特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促進傷口的癒合。

此外,銅綠的外用特性使其能夠直接作用於患處,有助於減輕疼痛和不適感,並且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因此,將銅綠納入中藥方劑中,能有效治療此類皮膚病症,降低感染風險,促進恢復。然而,由於銅綠為重金屬化合物,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不良反應。

洗下疳瘡藥方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斂瘡生肌: 烏梅性酸斂,味酸入肝,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下疳瘡多為潰瘍性病竈,易出血,且難以癒合。烏梅可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潰瘍癒合。
  2. 清熱解毒: 烏梅味酸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對於火毒引起的瘡瘍,有較好的療效。下疳瘡多因濕熱或火毒侵襲而生,烏梅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從內而外改善瘡瘍病竈。

主治功效


洗下疳瘡藥

組成: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銅綠: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
  • 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主治:

陰部潰瘍。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生肌,斂瘡止痛。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洗下疳瘡藥是治療陰部潰瘍的常用中藥方劑。方中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銅綠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生肌,斂瘡止痛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柏、當歸、白芷、獨活、防風、樸消、荊芥各等分,銅錢50文,烏梅5個,鹽1匙。
煎溫湯。1日洗5-7次。洗後用木香、檳榔、黃連、銅青、輕粉、枯礬、螵蛸各等分,麝香少許,為末,至夜敷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洗下疳瘡藥,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黃連、黃柏、當歸、白芷、獨活、防風、朴消、荊芥各等分,銅錢50文,烏梅5個,鹽1匙。 主治:下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