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紅爛眼方

洗紅爛眼方

XI HONG LAN YA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心經 13%
大腸經 13%
肺經 8%
膽經 8%
胃經 8%
三焦經 4%
腎經 4%
小腸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紅爛眼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減輕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滋陰潤燥,保護眼部組織: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可滋陰潤燥,緩解眼部乾燥、灼熱等症狀,保護眼部組織免受損傷。

因此,洗紅爛眼方中加入當歸,能有效改善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修復,達到治療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的效果。

「洗紅爛眼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一、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紅爛眼多因熱毒上攻所致,黃連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二、 涼血止血: 黃連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抑制眼部血管的充血發炎,有助於控制眼部的出血和分泌物。

因此,洗紅爛眼方中加入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治療紅爛眼的目的。

「洗紅爛眼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紅爛眼症多因熱毒上攻,導致眼部紅腫疼痛,而杏仁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眼部炎症。
  2. 潤肺生津,滋養眼部: 杏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肺生津、滋養眼部的作用。紅爛眼症常伴有眼部乾燥、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杏仁可以滋潤眼部,改善這些症狀。

總之,杏仁在「洗紅爛眼方」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潤肺生津、滋養眼部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紅爛眼症的症狀。

洗紅爛眼方是一種中藥外治方劑,主要用於緩解眼部不適、紅腫、炎症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銅綠這一成分,雖然銅綠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有害物質,但在中醫的角度,其實它有其特定的用途。銅綠在古代中醫文獻中被用作治療眼部疾病的藥物,主要與其具備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關。中醫理論認為,眼部疾病常因熱毒積聚所引發,銅綠的性質恰好可以對應這一病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中醫對於銅綠的使用多有爭議,因為其潛在的毒性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使用此類方劑時,應謹慎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避免自我療法導致不良後果。

洗紅爛眼方中加入芒硝,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紅腫熱痛的眼疾,可有效清熱解毒,消退炎症。

二、 軟堅散結: 芒硝亦具軟堅散結之效,能軟化眼部組織,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緩解紅腫、疼痛等症狀。

因此,洗紅爛眼方中加入芒硝,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紅腫爛眼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洗紅爛眼方為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專治「紅爛眼」(即眼瞼邊緣紅腫潰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瞼緣炎」或「眼瞼濕疹」)。以下從傳統功效與組方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清熱解毒、收濕斂瘡、活血消腫」為主,針對風熱濕毒鬱結眼瞼所致的紅腫潰爛。古籍記載其用法為「青布蘸洗」,通過外敷滲透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局部炎症與分泌異常。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黃連

    • 作用: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原理:針對眼瞼濕熱火毒,抑制紅腫熱痛,現代研究證實其抗菌、抗炎作用。
  2. 銅綠(銅青)

    • 作用:酸澀微寒,解毒斂瘡、殺蟲止癢。
    • 原理:外用可收斂潰爛創面,減少分泌物,對真菌、細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3. 皮消(芒硝)與淨鹼

    • 作用:芒硝鹹寒,清熱軟堅;淨鹼(古法提煉的鹼性物質)滌垢去腐。
    • 原理:協同清解濕毒,軟化角質層,促進藥物滲透,改善瞼緣分泌物黏附。
  4. 當歸

    • 作用:甘辛溫,活血養血、消腫止痛。
    • 原理:反佐寒涼藥之峻性,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助潰瘍修復。
  5. 杏仁

    • 作用:苦微溫,潤燥散結、袪風殺蟲。
    • 原理:富含油脂可潤澤燥裂眼瞼,輔助緩解癢痛不適。

配伍特點與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熱為主,兼顧活血潤燥」,體現中醫「標本兼治」原則:

  • 攻邪:黃連、銅綠、芒硝清熱燥濕,直接抑制病原與炎症;
  • 調和:當歸、杏仁活血潤燥,防止寒涼過度傷正;
  • 外治捷徑:通過水泡(溶出有效成分)與青布(可能具吸附作用)直接作用患處,符合古代「瘡瘍宜外消」的治療邏輯。

適用範圍推論
對濕熱型眼瞼炎、早期潰爛未化膿者較宜,若屬虛寒或膿成則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當歸、黃連、杏仁、銅綠、皮消淨鹼各等分。
上藥水泡,青布蘸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緩瀉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相同名稱方劑


洗紅爛眼方,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當歸、黃連、杏仁、銅綠、皮消、淨堿各等分。 主治:紅爛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