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散

真金散

ZHEN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9%
膀胱經 4%
胃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4%
腎經 4%
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金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涼血之效。對於真金散所治療的濕熱蘊結、心煩口渴、舌苔黃膩、大便不爽等症狀,黃連可以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並能解毒涼血,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真金散治療的腸胃濕熱、痢疾等病症有輔助作用。

真金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真金散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癤腫等。黃柏在此可清熱燥濕,祛除濕熱之邪,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涼血解毒:黃柏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真金散中含有黃柏,有助於清熱涼血,解毒消腫,進一步改善病患的症狀。

真金散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真金散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潤燥生津: 當歸具有潤燥生津的作用,能滋潤血脈,改善血虛所致的燥熱症狀。真金散治療的病症常伴有燥熱,當歸的潤燥生津功效能緩解燥熱,促進血脈運行,提高治療效果。

真金散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功效。真金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氣滯所致的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等病症,赤芍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配伍增效:赤芍與真金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金銀花等,具有協同作用。赤芍的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熱毒壅盛,而其他藥物則可抗菌消炎、解毒散結。赤芍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可加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真金散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潤燥: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潤肺燥的功效。真金散主治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等症,而杏仁可以有效緩解肺部的燥熱,滋潤肺燥,改善咳嗽症狀。

2. 降氣止咳:杏仁還具有降氣止咳的作用,可以宣肺降氣,緩解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真金散中其他藥材如桑白皮、地骨皮等也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杏仁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止咳效果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金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治
「小兒胎赤眼」,即新生兒因出生時眼周穢物未洗淨,穢濁之邪浸漬眼睑,導致睑緣紅赤潰爛,遷延不癒之症。此病機為「穢毒鬱滯,血熱熏目」,症見眼睑紅腫、分泌物黏稠,甚則潰爛,屬中醫「胎毒」範疇。

用法特點
內外並治,標本兼顧。

  1. 內服點眼:以生地黃汁調藥末「點服」,清熱涼血,解毒生肌。
  2. 外洗浴眼:以荊芥煎湯溫浸,祛風止癢、活血消腫,配合新綿包裹避免刺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分析

  1. 黃連、黃柏(各一錢)

    • 核心作用:苦寒直折,清熱燥濕,瀉心火(黃連)與腎火(黃柏),針對胎毒蘊熱。
    • 配伍意義:二藥相須,增強解毒之力,尤善治「濕熱瘡瘍」。
  2. 當歸、赤芍藥(各一錢)

    • 核心作用:養血活血(當歸)兼涼血散瘀(赤芍),既防苦寒傷血,又解眼睑血絡鬱熱。
    • 配伍意義: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緩解睑赤癢痛。
  3. 杏仁(半錢)

    • 核心作用:質潤可緩和燥性,輕宣肺氣以「開上焦」,助濕熱之邪從表而解。
    • 配伍深意:肺主氣,氣行則血行,輔助當歸、赤芍調暢氣血。

(二)製劑與用法原理

  1. 乳汁浸藥
    • 古代認為人乳為氣血所化,性甘潤平和,可緩和諸藥苦寒之性,兼補嬰兒先天不足。
  2. 生地黃汁調服
    • 生地黃甘寒滋陰,涼血解毒,與方中苦寒藥搭配,形成「清中有潤,瀉中寓補」之勢,防燥熱傷陰。
  3. 荊芥外洗
    • 荊芥辛散祛風,能散血中之風熱,煎湯外洗直接作用患處,疏通眼周氣血。

三、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清熱解毒為主,涼血活血為輔」的治法:

  1. 祛邪:黃連、黃柏清瀉濕熱毒邪,切中「穢汁浸漬」病源。
  2. 調血:當歸、赤芍解決「血熱瘀滯」之睑赤,改善局部循環。
  3. 潤護:杏仁、乳汁、生地黃防止苦燥傷正,適合小兒稚陰之體。

全方藥簡力專,內外合治,既祛其邪,又調其血,符合中醫「給邪出路」與「顧護正氣」並重的治療哲學。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錢,黃柏1錢,當歸(去蘆)1錢,赤芍藥1錢,杏仁(去皮尖)半錢。
上銼,乳汁浸一宿,曬乾,為極細末。
用生地黃汁調1字,頻頻點服;新綿裹,荊芥煎湯浸,放溫,時時洗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金散, 出處:《袖珍小兒》卷二。 組成:黃連(去須)1錢,黃柏1錢,當歸(去蘆)1錢,赤芍藥1錢,杏仁(去皮尖)半錢。 主治:小兒胎赤眼。小兒初生,洗眼不淨,則穢汁浸於眼眥中,使瞼赤爛,至長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