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涼散煎
QING LIANG S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涼散煎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針對體內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 瀉火涼心:黃連入心經,能瀉心火,清心熱,適用於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
因此,黃連在清涼散煎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瀉火涼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劑[清涼散煎]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清涼散煎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清涼散煎」方劑中含有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因熱邪壅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瀉火,促進排泄,緩解症狀。
- 通便排毒:芒硝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液分泌,有助於排泄體內毒素和宿便,對於便祕、腸燥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清涼散煎方劑中加入芒硝,旨在通過其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熱證、緩解便祕等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涼散煎主治「眼昏暗,生暴翳」,意指此方針對突然發作的眼部疾患,症狀包括視物模糊、眼前如蒙翳障(可能為現代所稱的角膜混濁、結膜炎或急性虹膜炎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眼疾多由「肝熱上攻」或「風熱壅滯」所致,故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治療核心。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一)藥物組成與配伍
宣連(黃連)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經,《本草綱目》載其「解熱毒,瀉肝火」,為本方君藥。
- 重用一斤,以銅銀器煎煮,取其金屬寒涼之性助清熱之效,並可緩解黃連過燥之弊。
馬牙消(芒硝)
- 性味鹹寒,《神農本草經》謂其「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在此方中半兩燒過,減其峻下之力,轉為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用,助黃連消散眼部熱鬱結聚之翳障。
蕤仁
- 性甘微寒,《名醫別錄》稱其「明目,治目赤痛」,為眼科專藥,能養肝血、清風熱,緩解眼目乾澀赤痛。
龍腦(冰片)
- 辛涼走竄,《唐本草》言其「主心腹邪氣,明目」,其揮發性強,能引藥上行至目竅,開鬱通滯,兼有清涼止痛之效。
豬膽汁
- 苦寒,《傷寒論》多用於瀉火解毒,此處調和外用,增強清熱明目之功,且膽汁為動物藥,與眼目同屬「肝竅」,中醫取象比類,引藥直達病所。
(二)方劑配伍特點
- 清熱瀉火為本:黃連、芒硝相配,一苦寒直折火勢,一鹹寒滌蕩熱毒,針對肝膽實熱上攻之病機。
- 退翳明目為標:蕤仁滋潤目絡,冰片開竅散結,標本兼治,既清熱又防苦燥傷陰。
- 外用直達病所:製成丸劑後以豬膽汁調點,局部用藥可快速緩解眼部紅腫翳障。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清肝瀉火:黃連主瀉心肝火毒,肝開竅於目,火降則目赤昏翳自消。
- 滌痰散結:芒硝能軟化眼部痰熱瘀結,古代「翳」證可能包含炎症滲出或分泌物黏稠,芒硝可助其消散。
- 通竅止痛:冰片辛香走竄,改善眼絡氣血瘀滯,緩解疼痛羞明。
- 潤燥防傷陰:蕤仁甘潤,佐制黃連、芒硝之燥性,保護目絡津液。
四、現代潛在對應病症
此方可能對應急性結膜炎、角膜炎初期或虹膜睫狀體炎,屬中醫「肝經風熱」或「火毒上燔」證型者。其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的作用機制與現代抗炎、抑菌(如黃連素)原理部分吻合。
五、總結
清涼散煎以瀉火解毒為主軸,結合退翳通竅之法,體現中醫「熱者寒之」「竅病攻上」的治療思想,其組方嚴謹,內外合治,可作為古代眼科熱證外治的代表方之一。
傳統服藥法
宣連1斤(粗搗,用水2鬥,銅銀器煮1宿),馬牙消半兩(燒過)。
二味相和,水煎,臨熟時,即下蕤仁、龍腦,作丸如彈子大。
有患者,即用1丸,以豬膽熟水調,頻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清涼散煎, 出處:《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 組成:宣連1斤(粗搗,用水2鬭,銅銀器煮1宿),馬牙消半兩(燒過)。 主治:眼昏暗,生暴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