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榆丸

XI JIAO DI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大腸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1%
脾經 11%
心經 9%
腎經 7%
膽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地榆丸的組成中包含犀角,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傳統醫學觀點:犀角在傳統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等症。地榆則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與犀角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治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疾病。
  2. 歷史背景:犀角地榆丸的組成源於古代醫書記載,在古代,犀角被視為珍貴藥材,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因此該方劑的組成也沿襲了傳統醫學的理念,並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不斷傳承。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動物保護的意識逐漸提升,犀角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現今的犀角地榆丸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用其他藥材替代,以達到同樣的療效。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犀角、地榆皆為清熱涼血之品,而黃芩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共同消解熱毒,改善瘡瘍腫痛等症。
  2. 涼血止血: 黃芩入血分,能涼血止血,與方中地榆、犀角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涼血止血的作用,控制出血,促進創傷癒合。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犀角地榆丸主治熱毒血痢,而黃連可清熱解毒,抑制腸道內的病菌,從而達到止痢的效果。
  2. 涼血止血: 犀角地榆丸中,犀角、地榆均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而黃連亦可輔助涼血止血,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黃連的加入可以增強犀角地榆丸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犀角地榆丸中包含地榆,主要原因如下:

  1.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2. 配伍增效: 地榆與犀角相配,一寒一涼,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效果更佳。

因此,犀角地榆丸中加入地榆,是為了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解鬱,消瘀止血: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以幫助行氣活血,解除瘀阻,促進血流通暢,進一步達到止血的效果。
  2. 緩解犀角寒涼之性:犀角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枳殼性微寒,加入方中可以緩解犀角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槐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槐米性寒,味苦,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與犀角、地榆等藥材搭配,可增強其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效,用於治療熱毒血熱、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
  2. 收斂止瀉: 槐米還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輔助地榆收斂止血,防止腸道出血,並減輕腸道炎症,有助於緩解腹瀉等症狀。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藥性: 方中犀角、地榆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功效,可以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2. 滋陰潤燥,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具有滋陰潤燥、活血生肌的作用,可以配合犀角、地榆等藥物,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創面感染,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能。此丸方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但風寒阻滯亦可導致血熱上炎,故用防風以疏風散寒,配合地榆、犀角清熱涼血,從根本上消除血熱妄行之患。
  2. 引藥入血: 防風藥性輕揚,善於引藥上行,可將地榆、犀角等藥材的功效引導至上焦,更有效地止血涼血,達到治療血熱妄行的目的。

犀角地榆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犀角地榆丸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而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對血液的傷害,抑制出血。
  2. 滋陰生津:生地黃滋陰生津,可以緩解因熱毒耗傷陰液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同時也能保護胃腸粘膜,防止出血。

總之,生地黃在犀角地榆丸中,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生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

犀角地榆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斂腸止瀉: 烏梅味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方中地榆、犀角皆具涼血止血之功,但同時也易傷腸胃,導致腹瀉。烏梅可與之相配,起到收斂腸道、止瀉固澀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烏梅性酸,與犀角、地榆等藥物配伍,可增強其清熱涼血、止血止痛之效。同時,烏梅還可輔助犀角、地榆清熱解毒,使藥效更為全面。

犀角地榆丸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等。其組成包括犀角、地榆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木耳,主要取其性味甘平,能滋陰潤燥、收斂止血之功效。在本方中,犀角與地榆清熱涼血為主,木耳則輔助增強止血作用,並兼有滋養陰液之效,對於因陰虛血熱所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尤為適用。木耳在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不僅針對症狀進行治療,同時也注重調整體內環境,達到根本治療的目的。因此,在犀角地榆丸中加入木耳,可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且穩固。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犀角地榆丸」組成介紹

中藥方劑「犀角地榆丸」主要成分:犀角、黃芩、黃連、地榆、枳殼、槐米、當歸、防風、生地黃、烏梅、木耳。

犀角

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地榆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槐米

性涼,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斂肺定喘,止瀉止帶,化瘀止痛,安胎等功效。槐米可涼血止血,治療咯血、便血、尿血、痔瘡、崩漏、血痢等症狀;槐米可清熱利濕,治療熱淋、石淋、小便不利等症狀;槐米可斂肺定喘,治療肺虛久咳、哮喘等症狀;槐米可止瀉止帶,治療久瀉不止、白帶過多等症狀;槐米可化瘀止痛,治療瘀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槐米可安胎,治療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症狀。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防風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生地黃

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烏梅

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固澀收斂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驅蟲殺蟲是指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生津止渴是指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止咳平喘是指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止血是指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止瀉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止嘔是指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木耳

具有滋陰潤肺、益氣強身、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木耳能滋陰潤肺,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鼻出血等症狀;木耳能益氣強身,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木耳能涼血止血,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症狀;木耳能活血化瘀,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狀。此外,木耳還具有清熱解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血壓、降血糖、抗氧化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犀角地榆丸」組成:犀角、黃芩、黃連、地榆、枳殼、槐米、當歸、防風、生地黃、烏梅、木耳。主治功效:腸風指一種腸道疾病,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祕

傳統服藥法


犀角、黃芩、黃連、地榆、枳殼、槐米、當歸、防風各等分,生地黃加倍,烏梅肉加倍,木耳加倍。
煉蜜為丸。
每服3錢,早空心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地榆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組成:犀角、黃芩、黃連、地榆、枳殼、槐米、當歸、防風各等分,生地黃加倍,烏梅肉加倍,木耳加倍。 主治: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