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髓丸

BU S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3%
腎經 13%
膽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補髓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補虛: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補髓丸旨在補益腎髓,而腎精不足往往伴隨氣虛乏力,人參可補益氣血,為腎髓的生化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強其補髓效果。
  2. 固本培元: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細胞生長,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人參能補益腎氣,提高腎臟功能,有助於腎髓的生成和充盈。

補髓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功效。補髓丸旨在滋補腎精,而腎精虧虛常表現為陰虛火旺,故生地黃能滋陰降火,補充因腎精虧虛而造成的陰血不足。
  2. 輔助其他藥材:生地黃性寒,可與其他溫補藥材相配,起到平衡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例如,補髓丸中常含有熟地黃、鹿茸等溫補藥材,生地黃的加入可避免燥熱傷陰,使補腎效果更為全面和穏固。

補髓丸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壯陽益腎、補髓生精之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精液稀薄等症狀,鹿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鹿茸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氨基酸、磷脂、雄性激素等,能有效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年老體弱、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鹿茸也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

因此,鹿茸被認為是補髓丸中重要的藥材之一,能夠有效地改善腎虛、補益精髓,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補髓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補髓丸多用於治療因精血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為髓海提供充足的營養。
  • 滋養肝腎: 當歸能補益肝腎,而肝腎精血互生,精血充足則能滋養肝腎,進一步改善精髓虧虛的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在補髓丸中起到補血養血、滋養肝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精髓虧虛,達到補髓健骨之功效。

補髓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是基於其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之效。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多醣體等營養物質,能有效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視力下降等症狀。

因此,在補髓丸中加入枸杞子,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進而達到整體補益的效果。

補髓丸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歸心、脾經,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補髓丸多用於治療肝腎虧虛所致的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而茯神能安神定志,緩解精神緊張,改善睡眠品質,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補益肝腎、改善睡眠的作用。
  2. 健脾益氣:茯神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補髓丸在補腎益精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脾胃的運化功能,才能使補益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茯神健脾益氣,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補髓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髓: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補髓丸旨在滋補腎精,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才能更好地吸收藥物,將補髓藥力轉運至腎臟,以達補髓之效。
  2. 燥濕健脾,防滋膩生痰: 補髓藥多偏滋膩,易阻礙脾胃運化,甚至滋生痰濕。白朮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防止藥物過於滋膩,避免藥物滯留體內,引發痰濕之弊。

補髓丸中加入麥門冬,是基於其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歸心、肺經,能滋養心陰,清肺熱,並能養胃生津,緩解心煩失眠。對於髓海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麥門冬可以起到滋陰養心、安神定志的作用,與補髓丸中其他滋補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補的效果。

補髓丸中加入鐘乳石,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填精的作用。

鐘乳石,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其富含鈣、鎂、磷等礦物質,能補益腎精,強壯筋骨,固齒。而腎精為人體生殖之本,主生長髮育,並與骨骼、頭髮等組織密切相關。

對於腎精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髮早白、齒鬆動等症狀,鐘乳石可以起到滋補腎精、強健筋骨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補髓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補腎陽,助藥力直達腎臟: 沉香性溫,入腎經,可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被腎臟吸收,增強補髓功效。
  2. 行氣止痛,緩解補髓過程中的不適: 補髓丸常用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補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疼痛和不適,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總而言之,沉香在補髓丸中起到溫補腎陽、行氣止痛的輔助作用,提高藥效並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補髓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之效。對於因腎陰不足導致的精血虧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石斛能有效滋補腎陰,改善精血虧虛。
  2. 補益脾胃: 石斛亦能健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補髓丸通常用於治療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等症,石斛的補脾益胃之效,能加強補益效果,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補髓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補髓丸,顧名思義,乃針對髓虛而設之方劑。綜觀歷代醫籍,如《醫心方》、《本草思辨錄》、《雞峯普濟方》、《全生指迷方》、《外臺祕要》、《太平聖惠方》、《蘭臺軌範》、《備急千金要方》、《古今醫統大全》等,皆提及補髓丸或類似方劑,用以治療髓液虧損相關病症。其治療原理及主治功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 髓虛病機的理解:

古籍中對「髓虛」的描述,並非單純指骨髓的缺乏,而是涵蓋了更廣泛的精血虧損狀態。 《外臺祕要》指出「髓虛者,腦痛不安。髓實者勇悍。凡髓虛實之應,主於肝膽。」,說明髓虛與肝膽功能密切相關。 《雞峯普濟方》則將髓虛與骨蒸、熱邪侵犯骨髓聯繫起來,「髓得熱則稀,髓稀則骨中空虛」,說明髓虛可能與體內陰陽失衡,熱邪內盛有關。 《全生指迷方》更進一步闡述了「陰不足,而陽陷陰中,熱留骨髓」的病機,說明陰虛是導致髓虛的重要因素。 因此,髓虛並非單一病理狀態,而是多種病因導致的綜合症狀,包括精血虧損、陰虛陽亢、肝腎不足等。

二、 補髓丸組成及功效分析:

根據題幹所述,補髓丸常用藥物包括人參、生地黃、鹿茸、當歸、枸杞子、茯神、白朮、麥門冬、鐘乳石、沈香、石斛等。這些藥物功能各異,但整體協同作用,達至補益精血、滋陰清熱、安神定志之效:

  • 補益精血方面: 人參大補元氣,益精養血;鹿茸壯陽補腎,強筋健骨;當歸活血調經,養血潤燥;枸杞子滋肝腎;這些藥物共同提升整體精血水平,為修復髓虛提供物質基礎。

  • 滋陰清熱方面: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石斛養陰清熱,益胃生津;這些藥物可以緩解陰虛陽亢,清除體內熱邪,改善髓液的質量。

  • 安神定志方面: 茯神安神定志,利水消腫;鐘乳石平肝鎮靜,養心安神;沈香開竅醒腦,散結止痛;這些藥物能改善因髓虛導致的精神症狀,如失眠、不安等。

  • 脾胃調理方面: 白朮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為其他藥物吸收提供良好基礎,防止藥物流失。

三、 不同版本補髓丸的比較:

從提供的古籍文獻來看,不同醫家對於補髓丸的組成和用法略有差異。例如,《備急千金要方》中的羌活補髓丸,除了人參、當歸等,還加入了羌活、川芎、桂心、棗肉、羊髓、牛髓、大麻仁等,更側重於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而其他版本的補髓丸則更偏向滋陰清熱。這反映出不同醫家對病機的理解和治療策略的不同。 《雞峯普濟方》的補髓丸方劑相對簡潔,僅有生地黃和乾漆,這可能與其針對特定病症(骨蒸)有關。

四、 總結:

補髓丸及其相關方劑,並非單一針對某種疾病的專方,而是針對髓虛這一病理狀態,從補益精血、滋陰清熱、安神定志等多個方面進行調理,以達到恢復整體陰陽平衡,改善髓液虧損的目的。其具體組成和用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調整。 不同版本補髓丸的差異,也反映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需注意的是,本文僅從古籍文獻分析補髓丸的功效及原理,未涉及現代藥理研究及臨牀應用,僅供參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精髓、填精補髓的功效,適合於黴瘡病癒後精髓空虛者使用。但本方性味甘溫,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痰。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補髓丸,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生乾地黃(曬乾)3兩,乾漆半兩(碎,炒令煙盡)。 主治:骨蒸。

補髓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組成:人參2兩,地黃4兩,鹿茸1兩5錢(酥炙),當歸4兩,枸杞子3兩,柏子2兩,茯神2兩,白朮2兩,麥門冬1兩5錢,鍾乳粉7錢,沉香5錢,石斛2兩。 主治:黴瘡病癒後精髓空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