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石膏湯

五味石膏湯

WU WEI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1%
脾經 17%
心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石膏則性寒,能清熱解毒、瀉火止渴。兩者合用,一斂一瀉,可有效治療因熱邪灼肺所致的咳嗽、咯血、口渴等症。
  2. 固澀止汗:五味子入肺腎經,可固澀止汗,與石膏相輔相成,可治療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盜汗、自汗等症。

五味子與石膏的配伍,相得益彰,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五味石膏湯中含有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五味石膏湯以石膏為主藥,用以清解暑熱,治療陽明經熱證,如高熱、煩躁、口渴、汗出、脈洪數等症狀。
  2. 生津止渴: 石膏入胃經,能生津止渴。五味石膏湯中加入麥冬、甘草等滋陰生津藥物,配合石膏,共同發揮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作用,針對暑熱傷津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石膏湯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兼有肺熱咳嗽,則杏仁可輔助石膏清熱降火,並宣肺止咳,使療效更佳。
  2. 潤肺止燥: 石膏湯清熱之力較強,易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杏仁入肺,能潤肺止燥,緩解石膏湯可能引起的津液不足。

總之,五味石膏湯中加入杏仁,不僅能增強清熱瀉火之力,還可宣肺止咳,潤肺止燥,提高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以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為主。兩藥合用,一寒一溫,寒能清熱,溫能化痰,相輔相成,能有效地治療因濕熱內蘊、痰熱阻肺所致的煩渴、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此外,半夏還能降逆止嘔,與石膏共同緩解濕熱內蘊所致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半夏的加入對於五味石膏湯的整體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五味石膏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而玄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可輔助石膏、知母等藥物,加強清熱瀉火之力,並防止燥熱傷陰。
  2. 緩解熱病津傷: 熱病傷津,容易出現口渴咽乾等症狀,玄參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可緩解熱病引起的津液虧損,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生津的功效。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幫助去除體內濕氣,緩解石膏的燥性,防止傷津。
  2. 健脾和胃: 茯苓還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更好地發揮石膏清熱瀉火的作用。

總而言之,茯苓在五味石膏湯中起著協調作用,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和胃,有助於藥效更佳,避免副作用。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五味石膏湯主治肺熱壅盛,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痰稠等,桔梗有助於宣散肺熱,利咽消腫,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咽喉不適。
  2. 升提藥力:桔梗有向上升提之效,可將其他藥物向上引導,幫助藥力直達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五味石膏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主要作用於清熱降火,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肺部,達到清肺熱、止咳嗽的效果。

五味石膏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石膏之寒性: 石膏性寒,直接服用容易傷脾胃,而生薑性溫,可緩解石膏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可促進石膏的發汗解熱作用,並可緩解因石膏寒性引起的胃寒、嘔吐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生薑在五味石膏湯中起到調節寒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味石膏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熱鼻塞,濁涕黏黃」,屬肺經鬱熱、痰濁上壅之證。肺開竅於鼻,熱邪壅肺則氣機不暢,鼻塞不通;熱灼津液成痰,故涕濁黏黃。方以清肺瀉熱、化痰通竅為法,兼調脾胃氣機,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探討:

  1. 石膏:辛甘大寒,直清肺胃之熱,為方中主藥,針對肺熱之本。
  2. 杏仁、桔梗:一降一宣,杏仁苦降肺氣以平喘咳,桔梗開提肺氣以利排痰,二者調暢肺氣壅滯,助通鼻竅。
  3. 半夏、茯苓:燥濕化痰(半夏)、健脾滲濕(茯苓),針對痰濁黏涕,切中「濁涕」病標。
  4. 五味子:酸收斂肺,與石膏之宣散相制,防疏散太過,且能固護肺氣,寓「清中兼收」之意。
  5. 元參:滋陰清熱,防熱傷陰液,兼利咽喉。
  6. 生薑:和胃散水,制石膏、半夏之寒燥,調和脾胃。
  7. 胃寒加乾薑:若中焦虛寒,生薑不足溫煦,加乾薑以暖脾陽,避免寒涼傷胃。

全方配伍特點:

  • 清宣結合:石膏清熱,桔梗宣肺,解肺氣鬱閉。
  • 化痰佐健脾:痰涕因濕而生,半夏、茯苓化痰兼運脾,斷生痰之源。
  • 寒溫調和:石膏、元參之寒,佐生薑之溫,護胃氣不傷。
  • 散斂並用:五味子斂肺,防宣散過度,契合肺「宜降宜斂」之性。

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結構可用於肺熱痰溼兼見之證,如痰黏難咯、咽喉不利,或輕症鼻淵(類似現代鼻竇炎)。若熱重可增石膏量,痰多可加陳皮、浙貝母等,惟需辨證加減。

(分析結束,無附加提示語)

傳統服藥法


五味1錢,石膏3錢,杏仁3錢,半夏3錢,元參3錢,茯苓3錢,桔梗3錢,生薑3錢。
胃寒,加乾薑。
水煎大半杯,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味石膏湯性寒,體虛、脾胃虛寒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石膏湯, 出處:《醫學摘粹·雜症要法》。 組成:五味1錢,石膏3錢,杏仁3錢,半夏3錢,元參3錢,茯苓3錢,桔梗3錢,生薑3錢。 主治:肺熱鼻塞,濁涕粘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