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益鍵湯

BU SHEN YI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五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6.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脾經 18%
肝經 15%
心經 15%
肺經 7%
胃經 7%
心包經 3%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腎主藏精,精血同源,熟地黃能滋補腎陰,使腎精充盈,進而促進精血生成,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偏燥熱的藥物,而熟地黃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能調和藥性,避免燥熱之性傷陰,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胃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疲倦、頭暈耳鳴等症狀,山藥能起到滋補腎陰、改善腎功能的作用。
  2. 健脾益氣: 山藥同時也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營養的攝取,進而更好地支持腎臟的生理功能,達到補腎益氣、強壯筋骨的效果。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山茱萸,是因其具有補益肝腎之效。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之陰,固澀精氣。

腎主骨生髓,其精氣充盈則骨骼強健,而山茱萸補腎填精,可強健筋骨,緩解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同時,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山茱萸補腎也能益肝,改善肝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視物模糊等症狀。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腦腎,改善記憶力: 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益智健腦、補腎固精的功效。其能改善腦部功能,增強記憶力,對於腎虛所致的健忘、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增強補腎效果: 益智仁與方劑中其他補腎藥物,如山藥、枸杞等,協同作用,能更加有效地補益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補精益髓:補骨脂性溫,味辛,歸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精益髓的功效。其能改善腎陽不足,溫煦腎臟,增強腎氣的功能,從而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陽痿早泄等症狀。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補骨脂還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風溼痹痛、腰腿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

補骨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補腎益鍵的效果。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強筋: 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對於腎虛腰痛、筋骨酸軟、胎動不安等症狀,杜仲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益氣固精: 杜仲還具有益氣固精、降血壓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等症狀,杜仲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之,杜仲作為補腎益鍵湯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發揮補腎強筋、益氣固精的功效,幫助患者改善腎虛、腰痛、筋骨酸軟等症狀。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腎助陽:肉桂味辛甘,性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腎陽,改善陽虛之症。
  2. 助藥力:肉桂性溫燥,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補腎益鍵的功效。

因此,肉桂在「補腎益鍵湯」中扮演著溫陽補腎、助藥力增效的角色,有助於提高方劑整體療效。

補腎益鍵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熱,具有溫陽補腎的功效,能夠溫煦腎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附子入腎經,亦能通經活絡,散寒止痛,對於腎陽虛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腿疼痛等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附子性溫熱,用量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腎益鍵湯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 山藥:健脾益肺,固腎養顏
  • 山茱萸:益腎固精,調經止帶
  • 益智仁:補腎強骨,開胃醒腦
  • 補骨脂:補腎壯陽,固齒黑髮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肉桂:溫腎暖脾,散寒止痛
  •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主治:

根據《羅氏會約醫鏡》記載,補腎益鍵湯主治「腎中之陽不足,不能關鍵,以致小便失常。」此處所指「關鍵」,意指腎的固攝功能。腎陽虛衰,無力固攝下焦,導致小便失常,常見於產後婦女,因產後氣血虧虛,易致腎陽不足。

治療原理分析:

補腎益鍵湯的組方,旨在溫補腎陽,兼顧滋陰,以達到固攝下焦、恢復腎氣功能的目標。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溫補腎陽,固攝下焦: 方中以附子、肉桂為核心,兩者皆為溫熱之品,能峻補腎陽,驅散下焦寒邪,恢復腎的溫煦功能。腎陽充足,則固攝功能得以發揮,有助於改善小便失常的症狀。補骨脂亦有溫腎壯陽之效,可增強溫補腎陽之力。
  2. 滋陰填精,平衡陰陽: 熟地黃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可防止溫補藥物耗傷陰液,並能充養腎精,增強腎的生理功能。山茱萸亦能滋腎固精,與熟地黃相輔相成,達到陰陽雙補之效。
  3. 健脾益氣,輔助腎氣: 山藥健脾益肺,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能化生精微,以滋養腎精,從後天補充腎氣。且山藥性平,可防止溫補藥物過於燥熱。
  4. 固澀收斂,止遺止漏: 益智仁溫腎固澀,可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尿頻、失禁等症狀。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與溫腎之藥協同作用,可增強腎的固攝功能。

綜上所述,補腎益鍵湯通過溫補腎陽、滋陰填精、健脾益氣、固澀收斂等多重作用,使腎陽恢復,腎氣充足,從而達到治療腎陽不足、小便失常之目的。此方用藥精當,配伍合理,標本兼治,可有效改善因腎陽不足所致的相關症狀。

方劑應用:

《羅氏會約醫鏡》指出,此方宜早服,可搭配其他方劑(如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同服,以加強療效。此外,書中還列舉多個歷驗單方,如益智仁煎服、白薇白芍散等,亦可治療產後小便不禁,可見中醫治療此類疾病,方法多樣,辨證施治是關鍵。

總而言之,補腎益鍵湯是一首針對腎陽不足、小便失常的有效方劑,其治療機理體現了中醫「補腎固攝」的原則,具有重要的臨牀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熟地4錢,山藥2錢,棗皮2錢,益智仁2錢,補骨脂(鹽炒)2錢,杜仲(鹽炒)1錢半,肉桂附子(制)1錢半。
早晨服本方,大補陰陽湯中午服,每日同進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益鍵湯,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熟地4錢,山藥2錢,棗皮2錢,益智仁2錢,補骨脂(鹽炒)2錢,杜仲(鹽炒)1錢半,肉桂1錢半,附子(制)1錢半。 主治:産後腎陽不足,不能關鍵,小便失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