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石斛丸

BU SHEN SHI 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8%
脾經 14%
膀胱經 12%
胃經 10%
肺經 10%
心經 9%
小腸經 3%
心包經 1%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石斛味甘性寒,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腎主水,石斛能滋陰潤腎,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口乾舌燥等症狀。
  2. 益胃健脾,補益精氣: 石斛還能益胃健脾,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等情況。對於腎虛導致的精氣不足,石斛也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

因此,石斛是補腎石斛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起到滋陰潤腎、益胃健脾的功效,從而達到補腎的療效。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利水消腫,健脾利濕: 赤小豆性平味甘,歸脾、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利濕的功效。腎虛常伴隨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赤小豆有助於利水消腫,改善腎虛所致的體液代謝障礙。

二、 配伍增效: 石斛性寒,補腎益精;赤小豆性平,健脾利濕,兩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利水消腫,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等症狀,可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同時,茴香還能疏通經絡,改善腎氣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疼痛。
  2. 配伍增效,調和藥性: 茴香與石斛等藥材配伍,可增強補腎益精的效果,並能中和石斛的偏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涼之性損傷陽氣。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羌活,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石斛滋陰補腎,性偏寒涼,而羌活辛溫解表,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此處加入羌活,旨在調和石斛的寒性,避免滋陰過度,寒凝經絡。同時,羌活亦可促進腎氣運行,提升補腎效果,使藥效更趨平衡,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膩的效果。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腎虛常伴隨肝氣鬱結,導致脾胃不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川楝子可疏肝理氣,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腎虛導致的嘔吐。
  2.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川楝子亦具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之效。腎虛常伴隨體內濕熱,引發腰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川楝子可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減輕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補腎石斛丸作為傳統中醫藥方,旨在滋補腎臟,增強體質。其組成中含烏頭,主要取其散寒止痛之效。烏頭性熱味辛,能通行十二經絡,善於祛風散寒,尤其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之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有顯著療效。然而,烏頭含有劇毒成分烏頭鹼,故在方劑中應用時需經過炮製,減輕毒性,確保安全。在補腎石斛丸中,烏頭與其他滋陰補腎藥物相配伍,既可溫陽散寒,又可防止方中滋陰藥物過於涼潤而導致寒凝,使整體方劑溫和而有效,達到滋補腎臟、強壯筋骨的目的。但因其藥性峻烈,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擅自增減劑量,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補腎石斛丸的組成中包含馬藺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具備補腎益精的功效。馬藺子,屬於百合科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等特性。馬藺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夠促進腎臟的功能,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與多餘的水分,有助於改善尿路健康。此外,馬藺子的使用還可以防止腎虛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如腰膝酸軟、疲倦乏力等,對於腎臟的保健具有積極的作用。

在中醫理論中,腎主藏精,與人體的生理機能息息相關,而馬藺子的利尿作用和養腎功效恰好能夠與石斛相輔相成,增強整體方劑的效果。因此,馬藺子在補腎石斛丸中的選用,不僅凸顯其多重療效,也符合中醫強調的“調和”理念,使得方劑能在補腎的同時,達到清熱利濕、解除不適的效果。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葫蘆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葫蘆巴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其能溫腎助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精少等症狀,與石斛等補腎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功效。
  2. 增強體質: 葫蘆巴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體質,從而間接促進腎臟功能,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狀,提高藥效。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補腎壯陽、溫腎壯陽的功效。

巴戟天性味甘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的功效。與石斛、其他補腎藥材搭配,可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

此外,巴戟天還能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對於腎虛患者的整體調理也有一定幫助。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花椒,看似與補腎功效無直接關聯,實則暗藏玄機。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散寒止痛、除濕止癢之效。

其加入方劑的用意有二:一為溫補腎陽,花椒的辛溫之性可溫暖腎陽,助石斛等滋陰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二為促進藥物吸收,花椒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其他藥材的有效吸收,增強補腎效果。

補腎石斛丸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痙的功效。對於腎陰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昏耳鳴、肢體麻木等症狀,地龍可以清熱解毒,通利血脈,緩解症狀。
  2. 配合石斛滋陰補腎: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地龍與石斛相配,寒熱相濟,陰陽調和,既能滋陰補腎,又能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協同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 烏藥性溫,味辛,入腎經,可溫腎助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石斛滋陰潤燥,與烏藥相配,可溫而不燥,滋而不膩,達到溫腎補陽、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腎陽虛兼有陰虛者。
  2. 行氣止痛: 烏藥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痛、小腹冷痛等症狀。對於一些腎虛伴隨氣滯血瘀的患者,烏藥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增強補腎效果。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健脾,可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石斛滋陰養胃,但若脾胃虛弱,濕氣重,則不利於藥物吸收和功效發揮。蒼朮可助石斛健脾燥濕,使藥力更易發揮。
  2. 佐以扶正:蒼朮氣味辛烈,可引導藥力下行,並能祛風除濕,助於補腎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石斛偏於滋陰,蒼朮則助其扶正祛邪,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補腎石斛丸中加入大青鹽,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特性,以平衡石斛等補腎藥材的溫燥之性。

石斛性微寒,滋陰養胃,但其偏於滋陰,可能導致寒涼之氣過盛,而大青鹽則能清熱解毒,去除石斛藥性中的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陽氣,達到補腎而不傷陽的效果。

主治功效


補腎石斛丸方劑功效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的補腎石斛丸方,根據其組成藥物及古文所述主治,可分析其治療原理與功效如下:

主治功效: 方劑主治「腎氣內奪,厥逆喑俳」,以及「勞聾久,耳中潰潰」。綜合來看,該方主要針對腎陽虛衰所導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腎陽不足引起的陽氣虛脫(厥逆)、聲音嘶啞(喑俳)、以及腎虛導致的耳聾、耳疾等。

治療原理: 補腎石斛丸方乃溫腎壯陽、補益腎氣之劑,其藥物組成兼顧溫補與疏通,多方面調理腎陽不足所致的病理變化。

  • 溫腎壯陽為主: 方中馬藺子、巴戟天、葫蘆巴、花椒、大青鹽等藥物均為溫腎壯陽要藥,能直接溫補腎陽,激發腎臟的陽氣,從根本上改善腎陽虛衰的狀態。

  • 補益腎精: 石斛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的同時,也能間接滋養腎陰,陰陽互補,使腎臟功能得到全面改善。

  • 疏通經絡,輔助溫補: 方中羌活、川楝子、紅頭、地龍、烏藥等藥物,具有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這些藥物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腎陽虛衰導致的經絡瘀阻,從而更好地發揮溫補藥物的功效,使藥力得以充分傳達至腎臟。

  • 利水消腫,輔助腎臟功能: 赤小豆、地龍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腎臟負擔,輔助腎臟功能的恢復。

  • 理氣和胃,改善消化吸收: 茴香、川楝子、蒼朮等藥物具有理氣和胃、健脾燥濕的功效。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蘿蔔行氣止痛,亦可輔助改善氣機運行。

兩種劑型差異的推測: 《聖濟總錄》中記載了兩種劑型不同的補腎石斛丸方:一種僅用六味藥,另一種則用二十三味藥(除去菟絲子)。 這可能與病情輕重程度或臨牀表現的差異有關。六味藥的處方可能針對病情較輕者,重點是溫補腎陽;而二十三味藥的處方則針對病情較重,尤其是有耳疾症狀者,除了溫補腎陽外,更注重疏通經絡、利水消腫等多方面調理。 菟絲子的加入,也暗示了後者可能更注重滋補腎精的作用。

總而言之,補腎石斛丸方通過溫腎壯陽、補益腎精、疏通經絡等多方面作用,綜合治療腎陽虛衰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較為全面的治療策略。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古人對臟腑經絡以及疾病機理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逢1宿,切,焙)1兩,山茱萸(洗,微炒)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桂(去粗皮)1兩,澤瀉1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黃色,研如泥,紙裹壓去油)1兩,當歸(切,焙)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乾地黃(焙)1兩,芍藥細辛(去苗葉)1兩,遠志(去心)1兩,黃耆(細銼)1兩,防風(去叉)3分。
除菟絲子外,上為細末,再入菟絲子末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溫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失音肺結核耳聾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石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石斛(去根)4兩,赤小豆4兩,茴香子4兩,羌活(去蘆頭)4兩,楝實(炒,去核)4兩,烏頭(炮裂,去皮臍)4兩,馬藺子(醋炒)4兩,葫蘆巴(炒)2兩,巴戟天(去心)2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2兩,地龍(去土炒)2兩,烏藥(銼)半斤,蒼朮(銼,炒)半斤,青鹽1兩。 主治:腎氣內奪,厥逆瘖俳。

補腎石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山茱萸(洗,微炒)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别搗)1兩,桂(去粗皮)1兩,澤瀉1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黃色,研如泥,紙裹壓去油)1兩,當歸(切,焙)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乾地黃(焙)1兩,芍藥1兩,細辛(去苗葉)1兩,遠志(去心)1兩,黃耆(細銼)1兩,防風(去叉)3分。 主治:勞聾久,耳中潰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