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石斛丸

BU SHEN SHI 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8%
脾經 14%
膀胱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心經 9%
小腸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腎石斛丸」

中藥方劑「補腎石斛丸」,主要成分是:石斛,赤小豆,茴香,羌活,川楝子,烏頭,馬藺子,葫蘆巴,巴戟天,花椒,地龍,烏藥,蒼朮,大青鹽, 主治功效是:腎氣被內斂所奪,發生陰厥、逆氣上升的呼吸困難和半身不遂。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川楝子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地龍 中藥地龍具有多種傳統功效,歸肝、腎經。其味鹹、性微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羌活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小豆 中藥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巴戟天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補腎石斛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腎氣被內斂所奪,發生陰厥、逆氣上升的呼吸困難和半身不遂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逢1宿,切,焙)1兩,山茱萸(洗,微炒)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桂(去粗皮)1兩,澤瀉1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黃色,研如泥,紙裹壓去油)1兩,當歸(切,焙)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乾地黃(焙)1兩,芍藥細辛(去苗葉)1兩,遠志(去心)1兩,黃耆(細銼)1兩,防風(去叉)3分。
除菟絲子外,上為細末,再入菟絲子末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溫酒送下,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石斛、赤小豆、茴香、羌活、川楝子、烏頭、馬藺子、葫蘆巴、巴戟天、花椒、地龍、烏藥、蒼朮、大青鹽等十六味中藥組成。其中,石斛、赤小豆、茴香、羌活、川楝子、烏頭、馬藺子、葫蘆巴、巴戟天、花椒、地龍、烏藥、蒼朮均具有補腎益精、溫陽散寒的功效。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失音肺結核耳聾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石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石斛(去根)4兩,赤小豆4兩,茴香子4兩,羌活(去蘆頭)4兩,楝實(炒,去核)4兩,烏頭(炮裂,去皮臍)4兩,馬藺子(醋炒)4兩,葫蘆巴(炒)2兩,巴戟天(去心)2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2兩,地龍(去土炒)2兩,烏藥(銼)半斤,蒼朮(銼,炒)半斤,青鹽1兩。 主治:腎氣內奪,厥逆瘖俳。

補腎石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山茱萸(洗,微炒)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别搗)1兩,桂(去粗皮)1兩,澤瀉1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黃色,研如泥,紙裹壓去油)1兩,當歸(切,焙)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乾地黃(焙)1兩,芍藥1兩,細辛(去苗葉)1兩,遠志(去心)1兩,黃耆(細銼)1兩,防風(去叉)3分。 主治:勞聾久,耳中潰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