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回元飲

HUI YUAN YIN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0%
心經 17%
腎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3%
脾經 6%
心包經 3%
膽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經年頭疼,終朝眩暈,諸虛百損,火嗽潮熱。

傳統服藥法

熟地10兩,萸肉4兩,北五味2兩,麥冬2兩,甘菊2兩,川芎3兩,立參3兩,山藥3兩,當歸3兩,玉竹8兩,鴟梟腦1個(酒蒸,炙,研)。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3錢,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山茱萸性味酸、性微溫。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五味子性味酸、溫。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玉竹性甘、平。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回元飲,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熟地10兩,萸肉4兩,北五味2兩,麥冬2兩,甘菊2兩,川芎3兩,玄參3兩,山藥3兩,當歸3兩,玉竹8兩,鴟枭腦1個(酒蒸,炙,研)。 主治:經年頭疼,終朝眩暈,諸虛百損,火嗽潮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定風去暈丹

相似度 94%

養目湯

相似度 70%

濟陰地黃丸

相似度 70%

定沸湯

相似度 66%

轉食至神丹

相似度 66%

五美丹

相似度 66%

子母兩快湯

相似度 66%

上下相資湯

相似度 66%

生陰開結湯

相似度 63%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