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仙丹

七賢仙丹

QI XIAN X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3%
胃經 13%
肺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賢仙丹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雄黃。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獨特的化學特性和藥理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具有驅邪解毒的功效,能夠淨化人體的邪氣,並具有消腫、止痛的效果。在七賢仙丹的配方中,雄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尤其是在治療一些由邪毒引起的疾病方面。

此外,雄黃在歷史上也被用作防止腐敗和治療一些皮膚病變,因此在七賢仙丹中不僅作用於內部的調理,還能輔助外部的健康維護。雖然雄黃的使用需要謹慎,過量可能帶來毒副作用,但在適當劑量下,其效用確實能提升方劑整體的療效,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和再生。這也反映了中醫方劑中,藥材的搭配與應用是基於深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綜合考量。

七賢仙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代醫家認為,硃砂可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狂躁等症狀,用於七賢仙丹中,旨在安定心神,改善精神狀態。
  2. 化瘀止痛: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在七賢仙丹中,硃砂可輔助其他藥材,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

七賢仙丹方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烏頭性溫,味辛,歸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烏頭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病症。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烏頭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導致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烏頭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病症。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七賢仙丹方中包含檳榔,主要源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積導滯、殺蟲解毒之效。

方中加入檳榔,一方面可幫助消食化積,針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另一方面,檳榔亦可驅除腸道寄生蟲,對於蟲積腹痛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檳榔在七賢仙丹方中扮演著行氣消積、殺蟲解毒的角色,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七賢仙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七賢仙丹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的消腫止痛作用,可減輕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腫痛,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

七賢仙丹中含有巴豆,此乃因巴豆具有峻下瀉熱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腹脹便祕等症。

巴豆性烈,故在七賢仙丹中其用量極小,且需經過炮製減毒後方可使用,以確保安全。

此外,巴豆配合其他藥材,如大黃、芒硝等,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瀉熱通便的效果,並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等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賢仙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範疇廣泛,主要針對以下病證:

  1. 積聚癥結:如「五積六聚」,指氣、血、痰、食、寒等病理產物鬱積成塊,屬中醫「癥瘕」範疇,與現代消化系統腫塊、肝脾腫大等相關。
  2. 消化障礙:如「噎食轉食」(吞咽不順、反胃)、「胃滿作飽」「心腹脹滿」,屬脾胃氣滯、升降失司的表現。
  3. 小兒疳積:如「小兒食積,大肚青筋」,為傳統疳積證候,伴腹脹、營養不良、腹壁靜脈曲張等。
  4. 外科癰疹:如「遍身癮疹,惡毒初起」,提示對皮膚瘡毒、風疹等具有疏風解毒之效。

綜合而言,此方以 攻积消滯、行氣活血 為核心,兼具 解毒散結 之功,適用於實邪壅滯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峻下逐瘀

    • 巴豆霜(大辛大熱):峻下冷積,破癥瘕聚結,為攻積之主藥。
    • 川烏(生)(辛熱有毒):溫經散寒、逐風濕,助巴豆開通痼冷積滯。
  2. 行氣破滯

    • 檳榔(辛散苦降):下氣消積,利水導滯,針對「心腹脹滿」。
    • 蟬肚(即蟬蛻):傳統用於散風透疹,推測此處或取其輕揚宣散之性,助氣機疏通(註:蟬蛻亦具消疳積之效,見《本草綱目》)。
  3. 活血止痛

    • 乳香(去油):活血化瘀,治療氣血壅滯之痛,如「胃中作痛」。
    • 朱砂(甘微寒):鎮心安神,兼清熱解毒,緩和諸藥辛烈之性。
  4. 解毒辟穢

    • 雄黃(辛溫有毒):燥濕殺蟲、解毒,針對「惡毒初起」及疳積蟲積。
    • 金玉(待考,疑為「鬱金」或「金礞石」):若為鬱金,則增強行氣解鬱;若為金礞石,則助化痰攻積。
  5. 配伍特點

    • 醋糊為丸:醋味酸收,既可緩和巴豆、川烏毒性,又能引藥入肝經(肝主疏泄,調暢氣機)。
    • 薑湯送服:生薑溫中止嘔,解藥毒,保護脾胃。
    • 金銀花湯調服:取其清熱解毒之功,用於外科癰疹,顯示方劑隨證加減的靈活性。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 溫通攻逐 為法,針對寒濕痰瘀互結之實證。巴豆霜峻下、川烏溫通,破除痼結;檳榔、乳香行氣活血;雄黃、朱砂解毒鎮痛。全方突出「以攻為補」思路,適合體實邪盛者,然須嚴辨寒熱虛實,不可妄投。

傳統服藥法


雄黃1錢,朱砂1錢,川烏(生)1錢,蟬肚1錢,金玉1錢,檳榔1錢,乳香(去油)1錢,巴豆霜1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急性子大。
每服7丸,小兒3-4丸,量用淡薑湯送下。如外科遍身癮疹,惡毒初起,用金銀花湯送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賢仙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七賢仙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七賢仙丹, 出處:《良朋匯集》卷一。 組成:雄黃1錢,朱砂1錢,川烏(生)1錢,蟬肚1錢,金玉1錢,檳榔1錢,乳香(去油)1錢,巴豆霜1錢。 主治:五積六聚,噎食轉食,胃滿作飽,胃中作痛,心腹脹滿,小兒食積,大肚青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