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生榮湯

BU XU SHENG R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9%
肝經 15%
腎經 13%
肺經 11%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5%
心包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補虛生榮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弱、表虛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狀,而黃耆能補益氣虛,增強機體抵抗力,固護表氣,防止外邪入侵。
  2. 配合其他藥材: 黃耆與補虛生榮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熟地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黃耆補氣,當歸養血,川芎行氣活血,熟地滋陰補血,共同組成一個協同作用的整體,達到治療氣虛血虧、表虛自汗的功效。

補虛生榮湯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補虛生榮湯主治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氣生化,從而改善這些症狀。
  2. 潤燥生津: 當歸還有潤燥生津的功效,能滋潤腸胃,改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補虛生榮湯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麥冬、生地黃等,與當歸相輔相成,達到潤肺生津、滋陰補虛的功效。

補虛生榮湯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補虛生榮湯主治氣血不足、脾虛濕困等症,白朮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氣血生化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2. 利水滲濕: 白朮同時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虛所致的水濕停滯,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促進機體恢復生機。

因此,白朮在補虛生榮湯中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補虛生榮之功效。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其利水滲濕之功,可以去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利於補益氣血;健脾寧心之效,則可安神定志,緩解因脾虛所致的心神不寧。

補虛生榮湯旨在補氣養血,而茯苓的加入,既能利水消腫,又能健脾寧心,有助於藥效的發揮,使補益效果更佳,並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方中以熟地黃為主藥,旨在補益精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能夠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同時,熟地黃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滋補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

益母草性味辛、苦,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調經止痛等作用。對於虛寒體質,氣血不足,導致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益母草可溫經活血,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起到調理月經的作用。同時,益母草也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虛火上炎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因此,在補虛生榮湯中加入益母草,可有效改善虛弱體質,促進氣血生化,達到補虛生榮之功效。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補虛生榮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能起到協調藥性、避免藥物相剋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
  2. 增強補益: 甘草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能增強補虛生榮湯的補益作用,並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其補氣養血、生津潤燥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補虛生榮湯中起着重要的調和與增益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氣: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效。補虛生榮湯多用於脾腎陽虛,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症狀。乾薑能溫煦脾胃,促進氣血生成,增強人體抵抗力,改善畏寒肢冷的症狀。
  2. 助藥力: 乾薑辛溫,能引藥入經,促進其他藥材藥效發揮。補虛生榮湯中多用溫補藥材,乾薑的加入可以溫化藥性,使藥力更易滲透,更好地達到補虛生榮之功效。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補虛生榮湯多用於氣虛血虧、肝鬱脾虛等證,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調和氣血、補虛生榮的效果。
  2. 緩解藥性: 補虛生榮湯中多用溫熱藥物,白芍的微寒性可以緩解溫熱藥的燥烈之性,防止溫熱藥過度耗傷陰血,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氣虛血虧患者服用。

補虛生榮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散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熱之功效。此方針對虛弱患者,常伴有風寒外邪侵襲,導致體表發熱、惡寒等症狀,荊芥可有效解表散寒,改善患者的表證。
  2. 升發陽氣,改善氣虛: 荊芥入肺經,能升發肺氣,改善氣虛導致的氣短、乏力等症狀。補虛生榮湯旨在補虛生榮,而荊芥的升發之性,能幫助補益藥物更好地發揮效力,提升患者的體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虛生榮湯 」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益母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主治功效:

產後氣血兩虛,體力非常虛弱,精神恍惚,隨時昏倒。

方劑解析:

  •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體力。
  • 當歸:補血活血,改善氣血不足。
  • 白朮:健脾益氣,增強消化功能。
  • 茯苓:利水消腫,改善水腫。
  • 熟地黃:滋陰補血,改善貧血。
  • 益母草:調經止痛,改善月經不調。
  • 甘草:補氣健脾,增強免疫力。
  • 乾薑:溫經散寒,改善感冒。
  • 白芍:平肝息風,改善情緒。
  • 荊芥:散風解表,改善頭痛。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虛生榮湯 」具有補氣養血、調理氣血、增強體力的功效。適用於產後氣血兩虛、體力非常虛弱、精神恍惚、隨時昏倒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炒)35錢,當歸(去尾),2-3錢,白朮2錢,茯苓1錢,熟地3錢,益母草2錢,甘草(炙)2錢,乾薑(炒黑透心)35分,白芍(煨,酒炒)1錢半,荊芥穗(炒黑)7分。
若不得力,黃耆可加至兩余,再加附子7-8分,以助藥力。如有血氣痛,名兒枕血,加山楂2錢,1劑愈,即去之,余藥不可增入。
水煎,少加酒、童便和服。可服數劑,氣血易於復元,日後體旺而百病消除矣。人能有力,加參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合氣血兩虛、無神無力、不時昏迷的患者服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生榮湯,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黃耆(蜜炒)3-5錢,當歸(去尾)2-3錢,白朮2錢,茯苓1錢,熟地3錢,益母草2錢,甘草(炙)2錢,乾薑(炒黑透心)3-5分,白芍(煨,酒炒)1錢半,荊芥穗(炒黑)7分。 主治:産後氣血兩虛,無神無力,不時昏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