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1%
心經 17%
胃經 9%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肝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虛湯

組成

人參、白朮、黃耆、川芎、陳皮、甘草

整體功效

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健脾益肺。

主治

産後一切雜病

産後一切雜病,是指産後由於氣血不足、脾肺虛弱所引起的各種疾病。補虛湯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産後氣血不足、脾肺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乏力、氣短、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

文獻參考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本草綱目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的功效,是補虛湯中的主要藥物。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補氣養血,並且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便溏等症狀。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白朮補氣養血,並且可以改善氣虛引起的自汗、盜汗等症狀。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白朮補氣養血,並且可以改善氣血虛弱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白朮補氣養血,並且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白朮補氣養血,並且可以改善氣血虛弱引起的乏力、氣短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虛湯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的功效,但是由於其藥性較為強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感冒、發熱、腹瀉等症狀,不宜服用補虛湯。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百日咳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忽冷忽熱
多痰
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赤芍藥1分,木香半兩,黃連(去須)半分。 主治:肝腎虛目暗,兼治耳聾。

補虛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三。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黃耆5分,川芎5分,陳皮5分,甘草(炙)3分。 主治:大補氣血。主治:産後一切雜病。

補虛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三。 組成:人參1錢半,黃耆(蜜炙)1錢半,肉桂5分,炙甘草5分,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白朮1錢(蜜炙)。 主治:蓐勞。

補虛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白朮1錢半(制),當歸3錢,川芎1錢,茯神1錢半(去木),炙草8分,生薑3片,大棗3枚。 主治:産後虛羸寒熱,脈軟弦澀。

補虛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組成:半夏(湯洗7遍,焙)3兩,乾薑(炮)3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炙,銼)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五味子2兩,黃耆2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 主治:肺虛寒,咳嗽下利,少氣。

補虛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熟乾地黃(焙)1兩,當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黃耆1兩,芍藥(炒)3分,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川芎3分。 主治:産後虛羸,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續氣回陽湯

相似度 85%

托裏衝和湯

相似度 83%

參朮湯

相似度 83%

逐虛湯

相似度 76%

人參養衛湯

相似度 76%

積氣養榮湯

相似度 76%

黃耆芍藥湯

相似度 76%

溫固湯

相似度 76%

補中固元湯

相似度 7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