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滋陰臟連丸

ZI YIN ZANG LIAN WAN

出處典籍: 《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18%
肝經 16%
腎經 13%
肺經 12%
脾經 10%
大腸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大便下血去多,心虛四肢無力,面色萎黃。

傳統服藥法

懷生地4兩,熟地4兩,山藥4兩,牡丹皮3兩,澤瀉3兩,白茯苓(去皮)3兩,川黃連(酒炒)3兩,槐花(人乳拌蒸)3兩,山茱萸(酒蒸,去核)3兩,川大黃(酒蒸9次)3兩。
上為細末,裝入雄豬大腸內,兩頭用線扎住;糯米3升,水浸透米,去水,即將藥腸藏糯米瓶內蒸一炷香時為度,搗藥腸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丸,空心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牡丹皮性辛苦、涼、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槐花性味苦、微寒。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山茱萸性味酸、性微溫。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面色發黃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臟連丸,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懷生地4兩,熟地4兩,山藥4兩,牡丹皮3兩,澤瀉3兩,白茯苓(去皮)3兩,川黃連(酒炒)3兩,槐花(人乳拌蒸)3兩,山茱萸(酒蒸,去核)3兩,川大黃(酒蒸9次)3兩。 主治:大便下血去多,心虛四肢無力,面色萎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六味地黃丸

相似度 75%

青鉛六味飲

相似度 75%

河車地黃丸

相似度 75%

都氣丸

相似度 70%

磁石六味丸

相似度 70%

六味鹿茸丸

相似度 70%

救腎安逆湯

相似度 70%

七味飲

相似度 70%

益陰腎氣丸

相似度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