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家傳芎歸湯

JIA CHUAN XIONG GUI TANG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17%
脾經 13%
心經 10%
膀胱經 10%
胃經 10%
腎經 8%
肺經 8%
膽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諸疝。

傳統服藥法

川芎、當歸尾、青皮(不去瓤)、木香、山楂、山梔仁(炒)、木通、川楝子、小茴香、豬苓、澤瀉各等分。
上(口父)咀。用流水煎,空心服。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山楂性甘,微溫,無毒,酸。主治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木通性苦、寒。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等症。

茴香性辛、溫。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豬苓性甘淡、平。主治利水滲濕。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家傳芎歸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六。 組成:川芎、當歸尾、青皮(不去瓤)、木香、山楂、山梔仁(炒)、木通、川楝子、小茴香、豬苓、澤瀉各等分。 主治:諸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消腎脫鉗丸

相似度 60%

治平湯

相似度 56%

木香澤瀉湯

相似度 54%

木香內消丸

相似度 52%

溫氣湯

相似度 52%

至寶飲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