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陷胸湯

JIA WEI XIAN XI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1%
大腸經 14%
脾經 10%
肝經 10%
心經 10%
膽經 6%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陷胸湯主治胸中痞滿,氣機阻滯,而枳殼可疏通氣機,消散積滯,有助於解除胸部鬱悶,緩解胸痛。
  • 降逆止嘔:枳殼亦有降逆止嘔的功效。陷胸湯的另一症狀為嘔吐,枳殼可降氣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嘔吐症狀。

總之,枳殼在加味陷胸湯中發揮著疏肝理氣、消積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胸中痞滿、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化痰:桔梗味辛性平,能宣肺利氣,開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陷胸湯主治胸中痰熱壅塞,而桔梗有助於疏散肺氣,化解痰熱,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宣肺止咳之效。
  2. 利咽消腫:桔梗亦有開音利咽之功效,能消散咽喉腫痛,改善因痰熱壅塞所致的聲音嘶啞或喉嚨不適。

綜上所述,桔梗加入加味陷胸湯,能起到宣肺化痰、利咽消腫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治療胸中痰熱壅塞的效果。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陷胸湯主要用於治療胸中痰飲,患者常伴有嘔吐、胸悶等症狀,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並能化痰濁,使痰飲得以下行,緩解胸悶、嘔吐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陷胸湯中含有大量滋潤的藥物,容易造成痰液粘稠難以咳出。半夏性燥,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使痰液變得稀薄,更容易咳出,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陷胸湯主要用於治療熱邪壅肺,氣機不利之症,而黃芩能清肺熱,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化痰開胸的效果。
  2. 降氣止咳: 黃芩兼具降氣止咳的作用,對於熱邪壅肺,氣逆喘咳的症狀,能起到輔助作用,使患者痰咳得到緩解,呼吸通暢。

總之,加味陷胸湯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清熱化痰、降氣止咳,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治療效果。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瓜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瓜簍子性寒,味甘,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陷胸湯主治熱邪壅肺,痰熱內盛所致的胸悶、喘息、咳痰黃稠等症,而瓜簍子可以清熱解毒,化解痰熱,輔助陷胸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疏散風熱,止咳平喘: 瓜簍子還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伴有風熱犯肺的患者,瓜簍子可以起到疏風散熱的作用,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使治療更加全面。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陷胸湯主治熱邪壅肺,氣機不利,症狀為胸悶、咳嗽、痰黃黏稠、發熱等。黃連的加入可清熱解毒,使熱邪下降,氣機通暢,緩解胸悶、咳嗽等症狀。
  2. 制伏藥性: 加味陷胸湯中含有較多的溫熱藥物,例如麻黃、杏仁等。黃連的苦寒之性可以制伏這些藥物的溫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津液,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患者的體質。

加味陷胸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陷胸湯症屬熱邪壅肺,患者常出現口乾咽燥、咳嗽痰少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陰降火,緩解肺燥熱,改善咳痰不爽的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緩解因熱邪擾心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加味陷胸湯中加入麥門冬,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主治功效


加味陷胸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陷胸湯由枳殼、桔梗、半夏、黃芩、瓜蔞子、黃連、麥門冬組成,各藥物皆具清熱化痰、行氣消痞之效。

古籍記載之主治:

  • 《古今醫統大全》:「熱壅痞滿,胸膈痛,或兩脅痛。」以及「凡瘧利病後發熱留滯胸膈,及其飲酒過度胸滿結痛,亦宜服此,神效。」
  • 《雜病源流犀燭》:「熱實結胸,懊憹,煩躁而渴,心下滿硬者。」以及「因乎熱者為熱痞,脈必數,煩且渴。」
  • 《傷寒論輯義》:「壅熱痞滿。胸膈痛。或兩脅痛。」以及「凡瘧痢病後餘熱。留滯胸膈。及有飲酒過度。胸結痛。亦宜服此。神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籍內容,加味陷胸湯主要針對「熱邪壅滯」所致的胸痞、脅痛等症。以下是其治療原理的分析:

  1. 清熱瀉火:黃連、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直折上壅之熱邪。瓜蔞子清熱化痰,潤燥滑腸,協助清除熱邪。
  2. 燥濕化痰: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對於痰熱互結引起的胸悶、痞滿有良效。
  3. 行氣消痞:枳殼行氣寬中,消積除痞,可疏通氣機,消除胸膈痞滿。桔梗宣肺利氣,與枳殼一升一降,加強行氣之效。
  4. 滋陰潤燥:麥門冬甘寒,滋陰潤肺,清心除煩,可制約黃連、黃芩等苦寒藥之燥性,並針對熱邪傷津的情況,達到滋陰生津的效果。
  5. 通利下焦:古籍記載有「利下黃涎」之效,推測瓜蔞子與黃連的配伍,具有清熱導滯、通腑泄熱的作用,使熱邪從下而出。

案例佐證:

《友漁齋醫話》中記載一例「暑邪結於中焦」的病案,患者發熱胸悶,神魂撩亂,小便不利而赤。黃凱鈞認為此乃暑邪結聚,需用加味陷胸湯治療。患者服藥後「泄氣難聞,連解小便,去病甚速」,證實了加味陷胸湯清熱泄濁、通利下焦的功效。

總結:

加味陷胸湯以清熱化痰、行氣消痞為主要治則,針對熱邪壅滯胸膈所致的痞滿、疼痛等症。其藥物組成兼顧清熱、化痰、行氣、滋陰等多方面,通過清上、導下、疏中,使熱邪得清,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枳殼(麩炒)4錢,桔梗4錢,半夏(泡)2錢,黃芩2錢,瓜蔞子2錢,黃連2錢,麥門冬(去心)2錢。
上(口父)咀,作2服。每服加生薑5片,水2盞,煎8分,食遠服。利下即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寒涼性,因此體質虛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下垂肋間神經疼痛腹瀉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陷胸湯, 出處:《醫統》卷二十九引《醫林集要》。 組成:枳殼(麸炒)4錢,桔梗4錢,半夏(泡)2錢,黃芩2錢,瓜蔞子2錢,黃連2錢,麥門冬(去心)2錢。 主治:熱壅痞滿,胸膈痛或兩脅痛,及瘧、利後發熱留滯胸膈,或飲酒過度,胸滿結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