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腸散

JIAN C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種痘新書》卷十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1%
心經 9%
肝經 8%
腎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堅腸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增強腸道功能: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腸道虛弱,易受外邪侵襲,導致腹瀉等症狀。黃耆補氣固表,能增強腸道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改善腸道功能。
  2. 健脾益氣,促進腸道蠕動:黃耆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順暢。

總之,黃耆在堅腸散中,發揮著補氣固表、健脾益氣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腸道虛弱,達到止瀉固腸的效果。

堅腸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腸止瀉: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堅腸散旨在固腸止瀉,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減少腸道濕氣,達到固腸止瀉的目的。
  2. 和中助運,調和藥性:白朮能和中助運,調和藥性,使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堅腸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白朮能起到調和作用,避免藥性相剋,提高整體療效。

堅腸散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一、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能消食化積、散瘀止痛。堅腸散中常因脾胃虛弱,飲食積滯而致腹痛腹瀉,山楂可幫助消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腹痛症狀。

二、活血化瘀:山楂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緩解腸道脹氣、便祕等症狀。此外,山楂還可以改善因血瘀引起的腹痛腹瀉,配合其他藥物,提高堅腸散的整體療效。

堅腸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止瀉: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堅腸散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腸道氣滯、腹痛腹瀉等症。川芎能疏肝理氣,調節腸道功能,緩解氣滯導致的腹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供血,有助於止瀉。

2. 配伍增效: 堅腸散中常用白芍、茯苓等藥物,川芎與之配伍,既可增強其止痛、止瀉作用,又能使藥力更平和、溫和地作用於腸道,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

堅腸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堅腸散以健脾止瀉為主要功效,陳皮可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2.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引起的腹瀉,陳皮可幫助調節脾胃氣機,減少嘔吐,進一步提高止瀉效果。

堅腸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升舉固脫: 升麻味甘微苦,性微溫,具有升陽舉陷、固脫止汗之效。堅腸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腸滑泄瀉,升麻有助於升舉脾陽,固護腸氣,防止滑脫,從而止瀉固腸。
  2. 清熱解毒: 升麻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除腸道積熱,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腹瀉。

總而言之,升麻在堅腸散中發揮著升舉固脫、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堅腸散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其 溫中燥濕、降逆止嘔 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溫中燥濕作用,可溫暖脾胃,化解寒濕,有助於改善因寒濕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此外,肉荳蔻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堅腸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所致的泄瀉,肉荳蔻的溫中燥濕、降逆止嘔功效,正好可以針對病症的根本,起到溫暖脾胃、止瀉止嘔的作用。

堅腸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之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腎經,能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且能寧心安神。堅腸散主治脾虛泄瀉,腹痛、腹脹、便溏、食少等症。茯苓入脾,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減少泄瀉;茯苓入腎,能利水滲濕,清除腸道積水,緩解腹脹、便溏等症狀。因此,茯苓在堅腸散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固腸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堅腸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緩急止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斂陰止痛之效。堅腸散用於治療腸胃氣痛、腹瀉等症,白芍能緩解腸胃痙攣,起到止痛的作用。
  2. 養血柔肝:白芍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堅腸散中加入白芍,可以滋養肝血,促進肝氣疏泄,從而緩解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腸胃不適。

白芍與堅腸散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止痛、收斂、固腸的作用,使方劑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堅腸散,集諸藥共同組成,藥方追溯悠久,乃醫者懸壺濟世之結晶,其藥名源於中藥各成分之共效,散體現固腸止瀉之效。

本方由黃耆、白朮、山楂、川芎、陳皮、升麻、肉荳蔻、茯苓、白芍等中藥組成。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生肌斂瘡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氣虛表虛,瘡瘍久潰不斂,瘡毒內陷,產後虛弱等症。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泄瀉,自汗盜汗,胎動不安等症。

山楂,味酸,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行氣散瘀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食積腹脹,胸膈痞悶,瘀血阻滯,月經不調等症。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等症。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咳嗽痰多等症。

升麻,味辛、苦,性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等症。

肉荳蔻,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脾胃虛寒,腹痛吐瀉,泄瀉不止,陽痿早洩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脾虛食少,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味酸、甘,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平肝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肝鬱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暈等症。

諸藥合用,共奏固腸止瀉之效,用於治痘瘡伴有腹瀉不止。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白朮1錢,山楂7分,川芎5分,陳皮5分,升麻3分,肉豆蔻霜(煨、去油淨者)1錢,茯苓7分,白芍6分。
用大棗3個,同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堅腸散,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黃耆1錢,白朮1錢,山楂7分,川芎5分,陳皮5分,升麻3分,肉豆蔻霜(煨、去油淨者)1錢,茯苓7分,白芍6分。 主治:痘泄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