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涼血退斑湯

JIA WEI LIANG XUE TUI BAN TANG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4%
胃經 17%
心經 17%
肝經 14%
脾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溫熱結毒,約煎營血,衝於皮膚所引起的中毒性紅斑。

傳統服藥法

鮮生地1兩,鮮蘆根1兩,大青葉1兩,板蘭根3錢,金銀花5錢,連翹4錢,桑葉3錢,白鮮皮5錢,赤芍3錢,黃芩3錢,生梔仁2錢,滑石3錢,甘草1錢。
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蘆根性甘寒。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還可解河豚魚毒。

大青葉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痺、口瘡、癰疽腫毒等症。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桑葉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痺隱疹、下肢象皮腫、血熱吐血症。

白癬皮清熱燥濕、又袪風通痹、主治清熱燥溫,瀉火解毒,袪風止癢。用於濕熱瘡毒,濕疹疥癬、皮膚搔癢、黃疸、尿赤、濕熱痹痛。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滑石性甘淡、寒、無毒。主治利水通淋、清解暑熱、祛濕斂瘡。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涼血退斑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鮮生地1兩,鮮蘆根1兩,大青葉1兩,闆蘭根3錢,金銀花5錢,連翹4錢,桑葉3錢,白鮮皮5錢,赤芍3錢,黃芩3錢,生梔仁2錢,滑石3錢,甘草1錢。 主治:清熱涼血,解毒利濕。主治:溫熱結毒,約煎營血,衝於皮膚所引起的中毒性紅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解毒濟陰湯

相似度 63%

清營解毒湯

相似度 60%

芩連解毒湯

相似度 60%

導赤丹

相似度 57%

加減通聖散

相似度 56%

涼膈清脾飲

相似度 54%

復蠲飲

相似度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