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守效丸

JIA WEI SHOU XIAO WAN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5%
脾經 22%
肝經 17%
肺經 13%
大腸經 7%
心經 5%
腎經 5%
膽經 2%
三焦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疒頹)疝,不痛者。

傳統服藥法

南星2兩, 山楂2兩, 蒼朮2兩, 白芷1兩,半夏(制)1兩, 枳實(炒)1兩, 神曲(炒)1兩, 海藻半兩, 昆布半兩, 玄明粉1兩, 吳茱萸1兩,青皮 荔枝核1兩。
上為末,別取神曲糊為丸。
空心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山楂性甘,微溫,無毒,酸。主治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枳實性苦、辛、寒。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海藻性苦、鹹、寒。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 用於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性鹹,寒,無毒。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 用於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玄明粉性辛鹹,寒,無毒。主要功效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清肺解暑;消積和胃。主實熱積滯;大便不通;目赤腫痛;咽腫口瘡;癰疽腫毒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守效丸,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六。 組成:南星2兩,山楂2兩,蒼朮2兩,白芷1兩,半夏(制)1兩,枳實(炒)1兩,神曲(炒)1兩,海藻半兩,崑布半兩,玄明粉1兩,吳茱萸1兩,青皮荔枝核1兩。 主治:(疒頹)疝,不痛者。

加味守效丸, 出處:《金鑑》卷五十四。 組成:南星2兩,山楂肉(酒炒)2兩,蒼朮(炒)2兩,白芷1兩,半夏(薑制)1兩,橘核仁1兩,神曲(炒)1兩,海藻5錢,崑布5錢,吳茱萸1兩,青皮(醋炒)1兩,元胡索(醋炒)1兩,荔枝核(炒)1兩。 主治:陰腫。因食積不消,濕氣下行,致生偏墜,或左或右,睾丸作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加減守效丸

相似度 72%

活腎丸

相似度 69%

枸杞子丸

相似度 69%

橘核丸

相似度 66%

守效丸

相似度 63%

化痰消食湯

相似度 60%

清痰丸

相似度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