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神丹

JING SHE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24%
脾經 18%
肺經 15%
腎經 6%
胃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靜神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安神: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其養血作用可改善血虛所致的心神不安,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補血潤燥:當歸能補益心脾,促進血氣運行,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躁擾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當歸具有一定的潤燥作用,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神經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

靜神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對於心火亢盛、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2. 養血安神: 生地黃還具有養血滋陰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血不足、氣血虧虛所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靜神丹方中起到滋陰降火、養血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心火亢盛、氣血虧虛所導致的精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靜神丹中含有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辛,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其能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緩解焦慮不安。
  2. 通絡開竅: 遠志能通絡開竅,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緩解因氣血瘀阻所致的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對於因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

總體而言,遠志在靜神丹方劑中扮演著安神定志、通絡開竅的角色,有助於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升整體身心健康狀態。

靜神丹中加入茯神,主要是基於其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茯神能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同時,茯神亦能健脾益氣,增強體質,為心神安定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茯神作為靜神丹的組成藥物,能有效緩解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失眠等症狀,達到靜心安神的目的。

靜神丹中加入石菖蒲,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理氣止痛的功效。

其開竅醒神之效,可通達心竅,改善神志不清、心神不寧等症狀,同時亦可化解痰濁、醒脾開胃,改善因脾胃濕困而導致的精神不振、食慾不振等問題。此外,石菖蒲亦能理氣止痛,有助於舒緩胸悶、心悸等症狀,整體而言,石菖蒲有助於改善神經系統功能,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靜神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心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入心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安神之效。針對心火亢盛、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抑制心火,平息心神,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 抑菌消炎:黃連還具備抑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某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的患者,可能伴有心經火熱、心神不寧、心火上炎等症狀,黃連可清熱瀉火,並同時抑制細菌生長,輔助改善症狀。

靜神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在古代醫學中,硃砂被認為能平息心火,安定心神,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症狀。
  2. 化瘀止痛: 硃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在一些方劑中,硃砂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靜神丹時應謹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靜神丹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在靜神丹中,牛黃有助於清除心火,豁痰開竅,改善神志不清、心煩不寧等症狀,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2. 鎮驚安神:牛黃具有鎮驚安神的功效,對於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在靜神丹中,牛黃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鎮驚安神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神志,改善睡眠。

「靜神丹」方劑中加入金箔,並非為藥效,而是基於古人對金屬的特殊理解和文化觀念。

其一,金屬具備「鎮心安神」的象徵意義,古人認為金屬沉重,可壓制心神浮動,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其二,金屬具有「辟邪」的功能,古人相信金屬能驅除邪氣,避免心神受到外邪侵擾。

因此,金箔在「靜神丹」中主要起心理暗示和象徵作用,而非直接藥效。

主治功效


靜神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靜神丹主治因憂思過度導致的心神不寧,主要症狀為:

  • 惕然心跳,不得自安:自覺心跳劇烈,惶恐不安,難以平靜。
  • 驚悸:因驚恐而心跳,時作時止,多伴有精神不振,疲乏無力。
  • 心跳欲厥:心跳劇烈,甚至有厥脫的感覺。
  • 恐怯不安:膽怯害怕,缺乏安全感。
  • 夢寐不祥:睡眠不安,多惡夢。

綜合各古文分析

  1. 病因病機:

    • 憂思傷脾、心:《雜病源流犀燭》和《沈氏尊生書》皆指出憂思過度會損傷脾與心。脾主運化,脾傷則氣血生化不足;心主神明,心傷則神志不安。
    • 血虛痰阻: 心脾受損,氣血虧虛,則心神失養,表現為心悸、失眠等;同時血虛生痰,痰阻心竅,加重神志症狀。
    • 肝膽受累: 驚恐傷及肝膽,肝膽氣機失調,也可導致心神不寧。
  2. 治療原理:

    靜神丹的組成為:當歸、生地黃、遠志、茯神、石菖蒲、黃連、硃砂、牛黃。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養血安神: 當歸、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心脾;茯神、遠志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 清熱化痰: 黃連清熱燥濕,牛黃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二者合用可清除體內痰熱,使心竅清明。
    • 開竅醒神: 石菖蒲開竅醒神,有助於疏通心竅,改善神志。
    • 鎮靜安神: 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跳過速、驚恐不安等症狀。
    • **金箔:**有鎮心安神、解毒之效。

    諸藥合用,共奏養血安神、清熱化痰、開竅定志之效。

  3. 其他相關方劑比較:

    • 歸脾湯: 同樣具有健脾養心的功效,適用於心脾兩虛證,但靜神丹更側重於安神定志,並兼有清熱化痰之效。
    • 定志丸: 具有益氣鎮驚、安神定志的功效,適用於心膽氣虛所致的驚悸、恐怯等症狀,與靜神丹的區別在於定志丸偏於補益,而靜神丹兼有清熱化痰的作用。

總結

靜神丹通過養血安神、清熱化痰、開竅定志,有效治療因憂思過度、心脾受損、痰熱內擾所致的心神不寧諸症,如惕然心跳、驚悸、恐怯不安、夢寐不祥等。

文獻出處

  • 《雜病廣要》
  • 《雜病源流犀燭》
  • 《沈氏尊生書》

傳統服藥法


酒當歸5錢,酒生地5錢,薑遠志5錢,茯神5錢,石菖蒲2錢半,黃連2錢半,朱砂2錢,牛黃1錢,金箔15片。
豬心血和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
每服50丸,燈心湯送下。
本方改作散劑,名「靜神散」(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滋陰降火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中含有硃砂,硃砂有毒,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中含有牛黃,牛黃有毒,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靜神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組成:酒當歸5錢,酒生地5錢,薑遠志5錢,茯神5錢,石菖蒲2錢半,黃連2錢半,朱砂2錢,牛黃1錢,金箔15片。 主治:憂思過度,令人惕然心跳動而不自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