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九仙丹方劑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九仙丹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三七的加入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 止痛止血: 三七亦有止痛止血之效,可減輕疼痛,並幫助止住傷口出血。九仙丹針對外傷出血、疼痛等症狀,三七的止痛止血作用能有效緩解病患的痛苦。
九仙丹方劑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劉寄奴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九仙丹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而劉寄奴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劉寄奴還具有疏肝解鬱之效。婦科疾病常與肝氣鬱結相關,而劉寄奴能疏肝理氣,舒緩肝氣鬱結,改善情緒,從而有助於整體療效。
九仙丹方中包含骨碎補,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骨: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活血止痛之效。方中加入骨碎補,可補益腎氣,強健筋骨,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
- 止血生肌:骨碎補還具有止血生肌之效,可促進創傷癒合,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病症。九仙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加入骨碎補可增強其止血生肌之效,加速傷口癒合。
九仙丹中包含白芨,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其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刀傷、燒傷等症,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 潤肺止咳:白芨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緩解燥咳、乾咳等症狀,特別是對於肺熱燥咳、肺虛久咳等效果顯著。
因此,白芨作為九仙丹的組成部分,能夠發揮其止血生肌、潤肺止咳的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九仙丹中包含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 白蘞味辛、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九仙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疽腫毒等症,白蘞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塊,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化痰止咳: 白蘞亦具化痰止咳功效,適用於痰熱壅肺、咳嗽痰多等症。九仙丹中加入白蘞,可起到輔助化痰止咳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九仙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九仙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緩解因外傷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對於九仙丹治療的跌打損傷、骨折等症有輔助療效。
九仙丹中加入沒藥,主要是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沒藥性味苦、辛、溫,入肝、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此外,九仙丹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則能有效促進血行,加速瘀血消散,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九仙丹方中包含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九仙丹作為治療跌打損傷的經典方劑,血竭的加入能有效改善病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補益氣血,強筋健骨:血竭還有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血竭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九仙丹中加入血竭,不僅能治療外傷,還能增強體質,促進身體恢復。
九仙丹方劑中包含「孩兒茶」,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九仙丹以治熱毒為主要功效,孩兒茶可有效抑制病邪,清解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活血化瘀:孩兒茶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疼痛。在九仙丹中,孩兒茶能與其他活血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化瘀效果。
主治功效
九仙丹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從古文內容中可見,九仙丹主要被用作外用藥,用於治療瘡瘍、癰疽等症狀。
- 《丁甘仁醫案》 中記載九仙丹與海浮散、九寶丹、太乙膏等外用藥合用,治療「癧瘍自頸竄至胸膺,胛窩破深潰大」的患者,並配合內服養陰清熱之劑。這表明九仙丹在此處主要發揮外治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促進傷口癒合。
- 《丁甘仁醫案》 中又記載九仙丹與海浮散、九黃丹、補天丹、陽和膏等藥物合用,並配合內服益氣養血之劑。這說明九仙丹在此處同樣是外用,與其他藥物協同,輔助治療。
- 《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 明確指出九仙丹「專治拔毒收濕,生肌收口」,並給出了具體組成:黃升藥(一錢),熟石膏(九錢)。這裡的九仙丹組成與現代版本不同,但仍強調其外用功效,即「拔毒收濕、生肌收口」。
- 《嬰童類萃》 中提到香胃九仙丹,並非外用,而是治療小兒嘔吐及男婦反胃噎塞,其組成與外用九仙丹亦完全不同。
- 《簡明醫彀》 中提到九仙丹,用於治男、婦八般頭風,一切頭痛,其組成與外用九仙丹亦完全不同。
- **《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中提到九仙丹的料方,為升藥一錢,熟石膏九錢,但未提及用法。
從藥物組成來看,現代版本九仙丹包含:
- 三七、乳香、沒藥、血竭: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 劉寄奴、白蘞、孩兒茶:清熱解毒、消炎殺菌。
- 骨碎補:強筋健骨。
- 白芨:收斂生肌。
這些藥物組合,符合古代記載中九仙丹「拔毒收濕,生肌收口」的功效。
綜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與現代版本九仙丹的藥物組成,可以推斷:
- 九仙丹在古代存在多種版本,既有外用方,也有內服方,且組成各不相同。 外用方主要用於治療瘡瘍、癰疽等症狀,而內服方則用於治療頭痛、嘔吐等症狀。
- 古文中所指的九仙丹,更多的是指其外用功效。 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等作用,達到「拔毒收濕,生肌收口」的目的。
- 現代版本的九仙丹,從藥物組成來看,符合古代醫家對其外用功效的描述,可用於跌打損傷等外傷的治療。 其通過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九仙丹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方劑,其組成和應用在歷史上存在一定的演變。現代版本的九仙丹,繼承了古代醫家對其外用功效的認識,可用於跌打損傷等外傷的治療。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旱三七5錢,劉寄奴5錢,骨碎補5錢,白及5錢,白蘞5錢,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兒茶5錢。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白水送下;或以酒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相同名稱方劑
九仙丹, 出處:《經驗奇效良方》。 組成:旱三七5錢,劉寄奴5錢,骨碎補5錢,白及5錢,白蘞5錢,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兒茶5錢。 主治:跌打損傷。
九仙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 九仙丹(《魏氏家藏方》卷二。)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組成:菟絲子(水淘淨,酒浸一宿,研爛成餅,焙,爲末)、益智仁(炒,不去殼)、石蓮子(去殼心)、北五味子(酒浸)、香附子(炒,去毛)、韭子(洗淨,曬乾,酒浸)、金鈴子(酒浸,蒸,去皮核,炒赤)、車前子(水淘淨,焙乾)、覆盆子(洗淨,酒浸,去蒂,炒)各等分。主治:安心志,固精氣。 。 主治:安心志,固精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