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中湯

JIU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7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14%
心經 9%
腎經 9%
肝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中湯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花椒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花椒可以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救中湯中常用的其他藥材如肉桂、乾薑等,也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花椒可以與之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同時,花椒的辛辣之性,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升藥效。

救中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止痛、回陽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中陽不足,出現腹痛、嘔吐、肢冷、脈微等症狀的患者,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恢復陽氣,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此外,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因此,在救中湯中加入乾薑,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效果。

救中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厚朴味辛性溫,能行氣止痛,且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救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厚朴可以疏通氣機,緩解疼痛,並消除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
  2. 燥濕化痰: 厚朴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當脾胃濕氣過重,導致痰濕阻滯,也會引起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厚朴能燥濕化痰,消除痰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病症。

救中湯中包含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救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檳榔能降胃氣,止嘔逆,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消食導滯: 檳榔能消食導滯,助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救中湯中加入檳榔,可加強其消食化積的效果,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檳榔在救中湯中起到降逆止嘔、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

救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功,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幫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氣滯,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降逆止嘔: 陳皮具有降逆止嘔之效,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救中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陳皮的加入有助於協同其他藥物,達到降逆止嘔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中湯」主治功效分析

「救中湯」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主要用於治療「卒中寒濕,內挾穢濁」之證,即現代醫學所稱的「乾霍亂」。

主治症狀

  • 眩暈昏冒,甚至昏厥。
  • 腹中絞痛劇烈。
  • 脈象沉緊而遲,甚至沉伏。
  • 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
  • 嚴重者出現轉筋(肌肉痙攣),四肢厥冷。

治療原理

「救中湯」以苦辛通法為基礎,透過溫中散寒、行氣除濕、驅逐穢濁來達到治療目的。

  • 溫中散寒: 方中以花椒乾薑為主要藥物,二者皆為辛熱之品,具有強效的溫中散寒作用。花椒能溫中散寒、止痛,乾薑則能溫胃散寒、發汗解表,二者合用,可迅速驅散體內寒邪,恢復中焦陽氣。
  • 行氣除濕: 厚朴具有行氣化濕、消脹除滿的功效,能夠疏通中焦氣機,消除濕邪阻滯。檳榔則能瀉下逐水、祛痰平喘,可將濕濁邪氣從下焦排出。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有助於恢復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濕濁內生。
  • 驅逐穢濁: 寒濕之邪與穢濁之氣相互搏結,阻塞中焦氣機,導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從而產生一系列症狀。救中湯透過溫中散寒、行氣除濕,使中焦陽氣得以恢復,氣機得以暢通,從而達到驅逐穢濁、升清降濁的目的。

方劑組成分析

  • 蜀椒(花椒): 溫中散寒、止痛,為君藥。
  • 乾薑: 溫中散寒、發汗解表,與花椒共為君藥。
  • 厚朴: 行氣化濕、消脹除滿,為臣藥。
  • 檳榔: 瀉下逐水、祛痰平喘,為佐藥。
  • 廣皮(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為使藥。

總結

「救中湯」以溫中散寒為核心,兼以行氣除濕、驅逐穢濁,用藥精準,配伍嚴謹,能夠迅速緩解乾霍亂的症狀,恢復中焦功能。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在急救中具有重要意義。

古文出處與補充說明

根據《溫病條辨》記載,「救中湯」原方來自《金匱要略》的「大建中湯」,去掉了其中的人參和膠飴,並加入了厚朴、檳榔和廣皮。吳鞠通認為,人參和膠飴有「滿而守」的特性,在乾霍亂的急症中不宜使用,因此將其去掉。同時,加入了厚朴、檳榔和廣皮,以加強行氣除濕、驅逐穢濁的功效。此外,吳鞠通還建議,如果患者出現轉筋症狀,可以加用桂枝、防己和薏仁;如果出現四肢厥冷,可以加用附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中湯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體質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暈眩腹瀉多痰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救中湯, 出處:《濕病條辨》卷二。 組成:蜀椒(炒出汗)3錢,淡乾薑4錢,厚朴3錢,檳榔2錢,廣皮2錢。 主治:急驅濁陰,救中焦之真陽。主治:卒中寒濕,內挾穢濁伏陰與濕,眩冒欲絕,腹中絞痛,脈沉緊而遲,甚則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則轉筋,四肢欲厥,俗名發痧,又名乾霍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