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熨胃丸
YUN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驗方新編》卷四引林屋山人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7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熨胃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脹: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功效。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往往與氣機阻滯、濕濁內停有關,厚朴可助於疏通氣機,消除胃部脹滿感,改善消化功能。
- 降逆止嘔: 厚朴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厚朴能溫脾胃,促進胃氣下行,減少反胃嘔吐的發生。
綜上所述,厚朴在熨胃丸中起着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
熨胃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助陽化氣。對於胃寒引起的胃痛、腹痛、嘔吐等症狀,乾薑能有效溫暖胃部,驅散寒氣,緩解不適。
2. 促進消化: 乾薑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的改善。對於寒邪阻滯胃氣導致的消化不良,乾薑能起到溫胃助消化作用。
總之,乾薑在熨胃丸中的加入,能夠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寒所致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熨胃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胃脘痛」,其核心病機為中焦虛寒、痰濕阻滯或氣機壅滯所致。古人以「熨胃」為名,取其溫煦脾胃、散寒行滯之效,強調透過溫中降氣、暖胃消痰,緩解寒凝氣結引起的胃脘冷痛、脹滿、嘔逆等症狀。
組成與邏輯推理:
紫油厚朴(薑製):
- 厚朴性溫味苦辛,主行氣燥濕、降逆除滿。
- 以老薑同煮製,增強溫中散寒、化濕開結之力,尤善化解寒濕鬱滯導致的胃脘痞悶。
乾薑(甘草製):
- 乾薑大熱,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為脾胃虛寒要藥。
- 甘草同煮可緩和乾薑燥烈之性,使其溫而不峻,專注暖胃祛寒。
黑棗湯為丸:
- 黑棗甘溫補脾,滋養氣血,兼能調和厚朴、乾薑之辛燥,防其傷陰。
- 以棗湯和丸,暗合「辛甘化陽」之理,助長溫補中焦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 溫中散寒: 乾薑為君,直祛中焦陰寒;厚朴佐之,散寒兼行滯。
- 降氣消痰: 厚朴辛開苦降,疏通氣機,解除痰濕與寒邪膠結之勢。
- 標本兼顧: 短期以薑、朴峻藥攻邪,長期以黑棗護胃培本,達「久服斷根」之效。
整體配伍意圖:
針對胃脘痛屬寒證者,此方以「辛溫通降」為主軸,寒得溫則散,氣得辛則行,痰得燥則化,結得苦則下。層層化解寒、氣、痰交阻之病理狀態,恢復脾胃升降之常。
傳統服藥法
紫油厚朴3斤(用老薑2斤切片,同煮一時,去薑不用),乾薑4兩(用甘草2兩同煮一時,去甘草不用)。
溫中降氣,暖胃消痰。
將二味炒乾,為細末,黑棗煮湯(去皮核)為丸。
每服2錢,開水送下,久服斷根。
原書治上症,用暖胃膏痛止後,繼用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熨胃丸, 出處:《驗方新編》卷四引林屋山人方。 組成:紫油厚朴3斤(用老薑2斤切片,同煮一時,去薑不用),乾薑4兩(用甘草2兩同煮一時,去甘草不用)。 主治:溫中降氣,暖胃消痰。主治:胃脘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