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風散

XUAN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0%
心經 20%
腎經 13%
膽經 6%
心包經 6%
肺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風散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邪、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宣風散主治風邪侵襲所致的頭痛、眩暈、鼻塞、流涕、皮膚瘙癢等症,川芎的疏風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2. 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經絡痹阻、肢體麻木等症也有一定的療效。宣風散中加入川芎,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其疏風解表、活血通絡的功效。

宣風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宣風散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病症,菊花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平肝明目: 菊花亦有平肝明目之效。宣風散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而菊花則能輔助平肝明目,緩解頭暈目眩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宣風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活血化瘀之效。宣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乳香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消除痺證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2. 消腫止痛:乳香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宣風散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例如川芎、羌活等,共同發揮消腫止痛、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活血化瘀,更能消腫止痛,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治療宣風散所針對的風寒濕痺等病症。

宣風散方劑中包含沒藥,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因風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
  2. 祛風止痛: 宣風散的主要功效為祛風止痛,而沒藥能散風止痛,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宣風散中沒藥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活血化瘀,更能增強其祛風止痛的效果,對於風邪引起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宣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宣風散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 菊花:清熱解毒、明目。
  • 乳香:消炎鎮痛、調節免疫系統。
  • 沒藥: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古籍記載主治病症

綜合多部古籍記載,宣風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風邪侵襲:
    • 痘瘡盛出,壯熱煩渴,腹脹氣喘,大小便秘澀而赤,悶亂水腫。(《仁術便覽》)
    • 小兒臍風:初生斷臍後傷風濕,唇青口撮,出白沫,不乳。(《本草綱目》)
    • 夢中咬牙,風熱也。(《幼幼集成》)
  2. 脾胃功能失調:
    • 小兒疳氣,腹脹喘急。(《嬰童百問》)
    • 大便緊澀,肚急諸般疳氣。(《嬰童百問》)
  3. 痰熱壅盛:
    • 風痰壅盛。(《嬰童百問》)
  4. 痘疹:
    • 瘡疹變黑、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証治準繩‧幼科》)
    • 瘡疹因熱而出,又因太熱甚而不能結痂疕。(《奇效良方》)
    • 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赤澀,面赤悶亂大吐。(《奇效良方》)
    • 痘瘡初發之後,正待作膿,卻不作膿者。(《証治準繩‧幼科》)
  5. 肝腎:
    • 疏肝腎風。(《仁齋直指方論》)
    • 通利腎臟風氣。(《仁齋直指方論》)
    • 腎虛證,疹瘡變黑。(《世醫得效方》)
  6. 水液代謝失調:
    • 腎虛不能行水,加之酒面無度,醉後輒睡,酒與水交聚於腹中,而面毒復纏滯其氣,是以水滲於肚皮而作痛矣。(《仁齋直指方論》、《雜病廣要》)

治療原理

宣風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疏風清熱: 菊花清熱解毒,對於風熱引起的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許多古籍都將宣風散應用於治療風熱病症。
  2. 活血化瘀: 川芎、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滯。痘疹變黑、瘡疹不能結痂等病症,與血液循環不暢、瘀血內阻有關,宣風散中的活血藥物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3. 消炎止痛: 乳香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症狀。
  4. 導滯通便: 許多古籍中都提到宣風散可以治療大便秘結,這可能與方中藥物(如檳榔、牽牛)具有導滯通便的作用有關。許多病症,特別是痘疹、疳積等,常伴有大便秘結,宣風散可以通過通便來排除體內的毒素和熱邪。
  5. 利水消腫: 宣風散被用於治療水腫,特別是腎虛引起的水腫,這可能與其活血利水的作用有關。
  6. 瀉下作用: 多位醫家提到宣風散有輕微的瀉下作用,推測可能是加入其他藥物(如:檳榔,陳皮,甘草,牽牛)的關係。

總結

宣風散是一個應用廣泛的方劑,其功效主要體現在疏風清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導滯通便等方面。從古籍記載來看,宣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邪侵襲、脾胃功能失調、痰熱壅盛、痘疹、肝腎相關病症以及水液代謝失調等病症。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疏散風邪、清解熱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導滯通便來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於古籍記載,現代應用宣風散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尖檳榔2個,橘皮2錢,青皮2錢,甘草2錢,牽牛頭末4錢。
上為散。
3歲兒每服1錢匕,蜜水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痤瘡慢性鼻炎四肢抽搐打噴嚏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宣風散, 出處:《秘傳外科方》引李防禦方。 組成:巴豆(去油)、大黃(炮)、朴消、枳殼、陳皮(去瓤)各等分。 主治:痔漏。

宣風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川芎2錢,甘菊2錢,乳香3錢,沒藥3錢。 主治:眼風毒發腫,鼻中欲嚏,嚏多大損而生瘡。

宣風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尖檳榔2個,橘皮2錢,青皮2錢,甘草2錢,牽牛頭末4錢。 主治:痘,毒腫乘腎,腹脹黑陷。

宣風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引《全幼心鑑》。 組成:全蠍21個(無灰酒塗,炙,爲末),麝香少許。 主治:初生斷臍後傷風濕,唇青口撮,出白沫,不乳。

宣風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檳榔2個,陳皮半兩,甘草半兩,牽牛4兩(半生半熟)。 主治:疏導風熱,逐脾間風。治濕痰,去積滯,通秘結,攻裏實。主治:小兒慢驚,痘瘡裏陷,腹脹氣喘,大小便澀;疳氣,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