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喙丸

WU 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八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胃經 19%
腎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2%
大腸經 7%
心經 6%
膀胱經 3%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烏喙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可祛除因濕邪阻肺而引起的痰多、咳嗽等症狀。烏喙丸主治痰涎壅盛,胸悶氣喘,半夏在此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濕阻滯胃氣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烏喙丸中加入半夏,可增強其止嘔作用,使患者的整體症狀得到改善。

烏喙丸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烏喙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舌乾燥,咽喉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肺胃之熱,解熱止渴,緩解症狀。
  2. 收斂固澀: 石膏亦有收斂固澀之效。烏喙丸中常與其他收斂藥物配伍,共同起到收斂固澀、止汗止瀉的作用,防止熱邪耗傷津液,加強療效。

烏喙丸中含有藜蘆,原因如下:

  1. 瀉下逐痰: 藜蘆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瀉下逐痰之效,可治療痰熱鬱肺、胸悶氣喘等症。烏喙丸主治痰熱壅肺,氣逆喘咳,因此以藜蘆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2. 消腫止痛: 藜蘆亦可消腫止痛,對於痰熱導致的咽喉腫痛、胸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之效。烏喙丸中加入藜蘆,可輔助治療痰熱壅肺引起的相關症狀。

烏喙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烏喙丸主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肉蓯蓉的補腎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潤腸通便,滑利關節: 肉蓯蓉還能潤腸通便,滑利關節,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導致的便祕、關節疼痛等症狀。烏喙丸中加入肉蓯蓉,不僅有助於治療腎虛,更能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提高療效。

烏喙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烏喙丸以溫陽化瘀為主,而桂枝可助其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2. 調和藥性,扶正祛邪: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烏頭、附子等辛溫之品相配,可協調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同時也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加強溫陽化瘀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平和。

烏喙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烏喙丸主要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而乾薑則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並有助於調經止痛。此外,乾薑還可溫肺化痰,改善寒凝氣滯導致的胸悶氣短等症狀。

烏喙丸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有二:

一、攻堅破積: 巴豆性峻猛,具有瀉下通便、攻堅破積之效。對於積滯頑固,難以消化的病症,巴豆可迅速發揮作用,將積聚於體內的病邪驅除,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二、引藥入深: 巴豆性善走竄,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加強藥效。烏喙丸中其他藥物需深入體內才能發揮作用,巴豆的存在可作為引導藥物,使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烏喙丸

中藥方劑「烏喙丸」,主要成分包括桂枝、半夏、乾薑、肉蓯蓉、石膏、巴豆、藜蘆。在中醫中,烏喙丸常被用於治療腸覃病,即由寒氣侵入腸外,與胃氣相衝,正氣不旺盛,癌腫生長在腹中,腹脹,腹中會有腫塊觸摸起來堅硬,按壓時腫塊會移動,月經按時來潮;也治療乳房有剩餘的乳汁、大小便不通暢、食物中有寄生蟲、肚子脹;瘡癰、毒瘡;寒邪長時間入侵;男性的疝氣疼痛。

組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3.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4.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5.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6.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7.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總結

烏喙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桂枝、半夏、乾薑、肉蓯蓉、石膏、巴豆、藜蘆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腸覃病,即由寒氣侵入腸外,與胃氣相衝,正氣不旺盛,癌腫生長在腹中,腹脹,腹中會有腫塊觸摸起來堅硬,按壓時腫塊會移動,月經按時來潮;也治療乳房有剩餘的乳汁、大小便不通暢、食物中有寄生蟲、肚子脹;瘡癰、毒瘡;寒邪長時間入侵;男性的疝氣疼痛。

傳統服藥法


烏喙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木香1兩,細辛1兩,赤芍藥1兩,桂心1兩,檳榔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喙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烏喙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癤和癰腹瀉無尿及少尿呼吸氣短言語無力睪丸疼痛腫脹腹內有腫塊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烏喙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烏喙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木香1兩,細辛1兩,赤芍藥1兩,桂心1兩,檳榔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半兩。 主治:七疝諸寒,臍旁痛,上攻胸中,滿悶少氣。

烏喙丸, 出處:《三因》卷十八。 組成:烏喙(炮,去皮尖)1錢,半夏(湯洗7次)4錢,石膏(煅)1錢,藜蘆(炒)1錢,牡蒙1錢,蓯蓉(酒浸)1錢,桂心1錢3字,乾薑(炮)1錢3字,巴豆6-7個(研膏)。 主治:腸覃病。因寒氣客於腸外,與胃氣相搏,正氣不榮,繫瘕內著,惡氣乃起,始如雞卵,久久乃成,狀如懷胎,按之堅,推即移,月事時下;亦治乳餘疾,大小便不利,並食有伏蟲,臚脹;癰疽,毒腫;久寒邪氣;男子疝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