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風補肝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活血行氣的功效。烏風補肝散針對肝風內動、頭目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疏通肝經氣血,解除肝氣鬱結,改善頭目眩暈,並緩解肢體麻木的疼痛。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進一步改善因肝風內動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烏風補肝散中加入川芎,可有效改善肝風內動的症狀,促進肝氣疏泄,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
烏風補肝散中加入熟地黃,是基於其補血滋陰、養肝腎的功效。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烏風補肝散主治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痠軟、失眠健忘等症。熟地黃能滋養肝腎陰血,改善肝腎虛損,從而緩解眩暈耳鳴等症狀。此外,熟地黃還能補益精髓,改善腰膝痠軟等症狀。因此,熟地黃是烏風補肝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提高療效。
烏風補肝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效。肝主藏血,而烏風補肝散主要針對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當歸可補益肝血,改善因陰虛而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等症狀。
- 活血通絡:當歸具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可改善因肝腎陰虛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烏風補肝散方中加入沙苑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補腎壯陽: 沙苑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之效。烏風補肝散主治肝腎不足,頭髮早白、脫髮等症,而沙苑子能補益腎精,從根本上改善肝腎功能,促進頭髮生長,緩解頭髮早白、脫髮等症狀。
- 滋養肝血: 沙苑子還有滋養肝血的作用,能改善肝血不足所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等症狀。烏風補肝散中加入沙苑子,可以同時補益肝腎,滋養肝血,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烏風補肝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解肝陽上亢,平肝熄風: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效,可滋養肝陰,制止肝陽上亢,從而達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二、 調和營血,滋養肝腎: 白芍入肝經,能養血柔肝,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功能,並能滋養腎陰,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益肝腎之功效。
烏風補肝散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利濕,止血固精: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利濕、止血固精的功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狀,木賊可起到清熱除濕、滋養肝腎的作用。
- 收斂止血,固澀精氣: 木賊入肝經,能收斂止血,固澀精氣,可有效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精血虧虛、遺精、滑精等症狀。
因此,烏風補肝散中加入木賊,可起到清熱利濕、滋養肝腎、收斂止血、固澀精氣的多重功效,進一步增強補肝益腎、治療肝腎陰虛的療效。
烏風補肝散方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肝火上炎,血熱妄行,是導致烏髮變白、脫髮等問題的重要因素。夏枯草可以清熱降火,涼血止血,從根本上改善肝腎陰虛,為頭髮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 疏肝利膽,散結消腫:夏枯草還可以疏肝利膽,散結消腫,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多夢、情緒波動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這些症狀同樣會影響頭髮的生長,夏枯草的加入有助於整體調理,促進頭髮健康生長。
烏風補肝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祛風止癢: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烏風補肝散主治肝血不足,風邪入絡所致的頭風眩暈、耳鳴耳聾、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能祛除風邪,緩解頭風、耳鳴等症狀,並能止癢,改善因風邪引起的皮膚瘙癢。
二、疏風散寒: 防風能疏散風寒,有助於改善肝血不足引起的頭風、眩暈等症狀。同時,防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協同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進一步減輕頭風、眩暈等症狀。
主治功效
烏風補肝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眼科心法要訣》的記載,烏風補肝散主治「烏風不足證」。方劑組成包含:川芎、熟地黃、沙苑子(蒺藜)、白芍、夏枯草、防風。
主治功效分析:
「烏風不足證」中的「烏風」,在中醫眼科中指的是肝臟之精血在眼部的體現,尤其與瞳神(即瞳孔)的功能密切相關。烏風不足,則可理解為肝之精血虧虛,不能上榮於目,導致目視不明,瞳神失養等症狀。因此,烏風補肝散的主要功效是 滋補肝腎,養血明目。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補肝」與「明目」並重的治療原則,以及「肝開竅於目」的理論。
滋補肝腎,養血為本:
- 熟地黃:為君藥,滋陰養血,益精填髓,補益肝腎之精血,是補肝血的要藥。
- 沙苑子:補益肝腎,固精壯陽,輔助熟地黃增強補益肝腎的功效。
養血活血,疏通經絡: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眼科,可活血通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使精血能更好地濡養眼目。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與川芎配伍,一動一靜,既能活血又能養血,使血行而不傷陰。
清肝明目,祛風散邪:
- 夏枯草:清肝瀉火,明目消腫。針對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等症狀。
-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用於眼科,可疏散風邪,減輕眼部不適。
綜合分析:
烏風補肝散以滋補肝腎、養血活血為主,兼以清肝明目、祛風散邪。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養血明目之功,從而改善烏風不足證引起的眼部症狀。方中以補益藥物為主,活血、清熱、祛風藥物為輔,標本兼顧,使肝腎得補,精血充盈,則目得所養,視物清晰。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熟地黃1錢,當歸1錢,蒺藜1錢,白芍藥1錢,木賊1錢,夏枯草1錢,防風1錢。
上為粗末。
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風補肝散具有補肝益腎、養血明目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烏風補肝散, 出處:《金鑑》卷七十七。 組成:川芎1錢,熟地黃1錢,當歸1錢,蒺藜1錢,白芍藥1錢,木賊1錢,夏枯草1錢,防風1錢。 主治:烏風不足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