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烏龍膏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與千金烏龍膏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鼻淵、鼻鼽等疾病的效果。
- 消腫生肌: 白芷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創傷癒合,對於因鼻淵、鼻鼽等疾病引起的鼻腔潰瘍、糜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千金烏龍膏中包含肉桂,主要是因為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止癢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例如風寒濕痺、腰膝冷痛、痛經等,肉桂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起到止痛的作用。
此外,肉桂對於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也能起到止癢的作用。因此,肉桂在千金烏龍膏中起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寒凝血瘀、濕邪所致的疾病。
千金烏龍膏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千金烏龍膏主治瘡瘍久潰不斂、濕疹糜爛等症,五倍子的收斂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繼續潰爛。
- 清熱解毒: 五倍子還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抑制細菌感染,配合其他藥物如黃柏、黃連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瘡瘍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烏龍膏常用於治療寒性腹痛、嘔吐等症,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寒氣凝滯導致的症狀。
- 促進藥力: 乾薑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烏龍膏中包含多種藥材,乾薑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千金烏龍膏常用於治療外感咳嗽、咽喉腫痛等症,而桔梗能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咽喉不適。
- 引藥入肺: 桔梗具有引藥入肺的作用,能夠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肺部,增強其治療效果。千金烏龍膏中其他藥材如烏梅、甘草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而桔梗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有效地作用於肺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千金烏龍膏中包含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強筋健骨: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其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烏龍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龜板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方補腎強筋、活血化瘀的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龜板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可輔助治療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發熱、腫脹、疼痛等症狀。烏龍膏中其他藥材如地龍、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龜板相輔相成,提升藥效。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滋養肝血: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的功效。烏龍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白芍可 緩解疼痛,促進瘀血消散,並滋養肝血,修復損傷。
- 和解藥性,調和脾胃: 白芍性微寒,可 緩解某些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燥傷脾胃。千金烏龍膏中可能包含一些性溫燥的藥材,白芍可起到 和解藥性,調和脾胃,防止藥物副作用 的作用。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白蘞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千金烏龍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白蘞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瘡瘍的發展。
二、 利濕止痛:白蘞亦具有利濕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瘡瘍周圍的紅腫熱痛。同時,白蘞還能促進組織修復,加快傷口癒合。
因此,白蘞在千金烏龍膏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祛風濕、止疼痛:威靈仙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威靈仙可有效緩解,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
二、活血化瘀:威靈仙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
千金烏龍膏中添加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止癢: 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止癢,可有效改善因濕氣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搭配烏龍茶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更有效地消滅濕熱之邪。
- 祛風除濕: 蒼朮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緩解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烏龍茶的茶多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蒼朮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千金烏龍膏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在於烏藥具備下列功效:
-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脘腹脹痛、胸脇疼痛、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溫中止嘔: 烏藥還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能溫暖脾胃,消解寒氣,對於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千金烏龍膏中加入烏藥,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效果,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文蛤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其可清肺熱、散結消腫,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文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作用。可改善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可提高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千金烏龍膏中加入白芨,主要原因有二:
一、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其所含的粘液質,能促進傷口癒合,有效止血,適用於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症狀。
二、潤肺止咳:白芨還能潤肺止咳,對於肺熱咳嗽、久咳不愈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千金烏龍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一切下部濕毒,附骨,腿癰,筋絡無名異症」,其病機核心為 濕毒瘀滯、氣血壅塞,病位多在下肢筋骨關節。濕性趨下,鬱久化熱成毒,或寒濕凝結,阻滯經絡,可致附骨疽(類似骨髓炎)、腿癰(深部膿腫)、筋絡腫痛等難名之症。此膏外搽,藉藥力透達肌膚,旨在 拔毒消腫、散結止痛、祛濕通絡。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 陳小粉(炒黑):小麥麩皮製成,炒黑後增強收斂吸附之力,可吸濕拔毒,助潰瘍斂瘡。
- 五倍子(炒):收濕斂瘡,解濕毒鬱熱,與陳小粉協同固斂瘡面。
- 白及、白蘞:清熱解毒、生肌斂瘡,針對癰疽潰爛。
行氣活血,溫通經絡
- 肉桂、乾薑(不見火/炒):溫陽散寒,助氣血流通,化解寒濕凝滯。
- 烏藥、威靈仙:辛香走竄,行氣止痛,威靈仙尤擅祛風濕、通經絡,治筋骨痺痛。
- 蒼朮(炒):燥濕健脾,助運化中焦以杜絕濕毒之源。
軟堅散結,收斂固表
- 龜版(煅):鹹寒軟堅,煅後增強收斂之性,助消骨疽頑痰。
- 蛤粉、飛鹽:鹹能軟堅,局部滲透以散瘀滯,飛鹽兼能殺蟲止癢。
調和營衛,緩急止痛
- 白芍、白芷:和營斂陰、祛風止痛,白芷尤善排膿,引藥透達表裏。
- 桔梗:宣肺氣以行水濕,載藥上行兼利下焦(雖病位在下,但「提壺揭蓋」之理)。
外治用藥特點
- 薑汁、蔥汁、暗醋、蜜:諸汁調藥,薑蔥辛散助滲透,醋散瘀解毒,蜜潤燥緩刺激。
- 「搽四向,空中出毒」:敷藥時留中央潰口,使毒邪外泄,符合瘡瘍外治「圍藥」法則。
- 「乾再潤余汁」:保持藥膏濕潤,持續發揮藥效,增強透皮吸收。
綜論
此方以 「收斂-溫通-軟堅」 為三大主軸,既吸濕拔毒,又溫散寒濕,更化解頑結。外用之妙,在於避開內服藥之峻烈,直接作用患處,尤適於下肢慢性濕毒瘡瘍、陰疽流注等症。
傳統服藥法
多年陳小粉半斤(炒黑),白芷1兩(不見火),肉桂1兩(不見火),五倍子1兩(炒),乾薑1兩(炒),桔梗1兩,龜版1兩(煅),白芍藥1兩,白蘞1兩,威靈仙1兩,蒼朮1兩(炒),烏藥(不見火)1兩,飛鹽5錢,蛤粉5錢,白及6兩。
上為細末。
薑汁、蔥汁、暗醋、蜜少許,火上熬熱調勻,搽四向,空中出毒,乾再潤余汁,以助藥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千金烏龍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烏龍膏,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多年陳小粉半斤(炒黑),白芷1兩(不見火),肉桂1兩(不見火),五倍子1兩(炒),乾薑1兩(炒),桔梗1兩,龜版1兩(煅),白芍藥1兩,白蘞1兩,威靈仙1兩,蒼朮1兩(炒),烏藥(不見火)1兩,飛鹽5錢,蛤粉5錢,白及6兩。 主治:一切下部濕毒,附骨,腿癰,筋絡無名異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