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黑虎膏

萬應黑虎膏

WAN YING HEI H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8%
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4%
心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痛、燥濕止癢的功效。

五倍子為五倍子蚜蟲寄生於鹽膚木等植物枝葉上形成的蟲癭,其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止痛止癢、燥濕解毒等功效。在萬應黑虎膏中,五倍子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肌肉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同時,五倍子還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對於外傷出血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文蛤,主要是為了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清熱利濕作用,可有效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而其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作用,則可幫助消除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萬應黑虎膏中加入文蛤,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輔助作用,增強其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消腫生肌: 白芷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膏方中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而白芷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芳香闢穢,增強療效: 白芷帶有特殊香氣,具有芳香闢穢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膏方氣味,並能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提升療效。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黑虎膏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天花粉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天花粉還能利水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黑虎膏中其他藥材的消腫止痛功效,能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總體來說,天花粉在萬應黑虎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膏方中加入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助藥力,增效: 乾薑除了本身的藥效外,還能起到助藥力的作用,幫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例如,與其他溫熱藥物配合,可以增強其溫陽散寒的效果,與祛風止痛藥物配合,可以增強其止痛消腫的效果。

萬應黑虎膏中添加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腎,強筋健骨: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疼痛、風濕痺痛等症狀,龜板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龜板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龜板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龜板在萬應黑虎膏中起到滋陰補腎、強筋健骨、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多種病症。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白芨,主要原因在於其止血生肌的功效。

白芨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其含有豐富的黏液質,具有較強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止住外傷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白芨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潰爛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白芨作為萬應黑虎膏的組成成分,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傷口疼痛,使其發揮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萬應黑虎膏中添加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散寒止痛、化痰止咳、消腫散結等功效,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在萬應黑虎膏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增強其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從而治療更廣泛的病症。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昆布性寒滑,具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黑虎膏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昆布可輔助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昆布富含碘、多醣體等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傷口恢復。

總而言之,昆布在萬應黑虎膏中,起到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輔助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目的。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黑虎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病症,而白芥子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芥子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白芥子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加速傷口癒合。

萬應黑虎膏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藥性。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肝、腎經。其辛熱之性,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甘溫之性,能補益心腎,溫陽助陽。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肉桂可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的效果。

萬應黑虎膏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的功效。烏藥性溫,味辛,歸脾、肝經,能疏肝理氣,止痛。膏方中以烏藥配伍其他藥材,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此外,烏藥還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因此,烏藥在萬應黑虎膏中起到重要的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膏方整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萬應黑虎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背上痰注,如纏袋形」,乃指背部因痰濕凝結所形成的腫塊或瘰癧,質地堅硬、形狀固定,類似囊袋纏附。此類病證多因氣滯痰凝、寒濕阻絡所致,屬陰疽、痰核範疇。傳統中醫認為,痰濕久聚不散,與寒邪膠結,可形成頑固性腫塊,需以溫通散結、化痰軟堅為法治之。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組:散結消腫、化痰軟堅

  • 五倍子、蛤粉:收斂化痰,五倍子炒黃增強散結之力,蛤粉鹹寒軟堅,二者共消痰核。
  • 昆布、白芥子:昆布鹹寒散結,白芥子辛溫化痰,專祛皮裡膜外之痰,針對「痰注」病機。
  • 南星、天花粉:南星燥濕化痰、消腫散結,天花粉清熱排膿,兼防痰鬱化熱。
  • 龜版(醋炙):醋製增強軟堅之效,龜版滋陰潛陽,輔助調節痰濕凝聚之陰分失衡。

2. 溫通經絡、活血散寒

  • 乾薑、肉桂、烏藥:乾薑溫中散寒,肉桂補火助陽、散寒通脈,烏藥行氣消滯,三藥共破陰寒之凝滯,促進氣血流通。
  • 白芷:辛溫走表,散風除濕,助藥力透達肌表,針對背部病灶。

3. 基底修復、斂瘡生肌

  • 小粉(炒黑)、白及:小粉(即小麥澱粉)炒黑後有收斂止血、消腫之功;白及斂瘡生肌,二藥助潰瘍或腫塊後期修復。

4. 外用賦形與增效

  • 生薑汁、醋、蔥汁、蜜:生薑汁辛散透皮,醋軟堅散結,蔥汁通陽,蜜潤緩藥性並調和諸藥。此配伍增強藥力滲透,使藥效直達病所。

綜合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化寒痰、軟堅散結」為主軸,結合「行氣通絡、收斂修復」為輔,通過外用敷貼,使藥性持續作用於局部。寒痰得溫則化,氣行則痰消,堅結得軟則散。尤其針對痰濕與寒邪膠結日久、形成頑固腫塊之證,通過長時間敷貼(「敷至一月方得軟」),逐步溫通消解,體現「緩消漸散」的治療策略。

傳統服藥法


多年小粉8兩(炒黑),五倍子4兩(炒黃),蛤粉4兩,白芷2兩,天花粉2兩,乾薑4兩,龜版2兩(醋炙),白及5兩,南星4兩,昆布2兩,白芥子2兩,肉桂3兩,烏藥2兩。
上藥各為細末,和勻,用生薑自然汁1碗,好醋1碗,蔥半斤(搗爛),加蜜3兩,再搗取汁半碗,三味和勻,火上熬熱調藥。
俟通手,敷患上,留1小洞出氣,時用熱余汁潤之。1日夜方可易之,敷至1月方得軟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應黑虎膏,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多年小粉8兩(炒黑),五倍子4兩(炒黃),蛤粉4兩,白芷2兩,天花粉2兩,乾薑4兩,龜版2兩(醋炙),白及5兩,南星4兩,崑布2兩,白芥子2兩,肉桂3兩,烏藥2兩。 主治:背上痰註,如纏袋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