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水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金水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減輕外傷引起的腫痛。金水膏中加入乳香,有助於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金水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痰飲、濕疹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硇砂,這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效果。硇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硫酸鎂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濕氣,從而緩解由濕熱引起的不適。
在金水膏中,硇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解毒功效,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代謝功能,使得藥效更加明顯。此外,硇砂具有微微的重鉻作用,對於某些脾胃虛寒或腎陽不足的患者,能有效調節其體內的平衡。因此,將硇砂納入金水膏的組成,正是考慮其多重療效和協同作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金水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金水膏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白礬可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滲出液,達到止血目的。
- 殺菌消炎: 白礬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傷口處細菌滋生,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金水膏中加入白礬,可發揮收斂止血和殺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金水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的功效。金水膏主要用於治療燥熱咳嗽,而當歸可以滋陰潤燥,緩解肺燥,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咳嗽癥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金水膏中往往含有其他藥材,如川貝、麥冬等,而當歸性溫和,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效更加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金水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作用。金水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黃連可以清熱燥濕,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並有效緩解皮膚瘙癢和紅腫。此外,黃連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因此,黃連在金水膏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角色。
金水膏中包含大青鹽,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青鹽為大青葉的鹽水提取物,性寒涼,味苦鹹。其主要成分為靛玉紅,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在金水膏中,大青鹽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蘊結引起的瘡瘍腫痛、皮膚紅腫熱痛等症狀,能有效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金水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通,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 消炎止癢,促進癒合: 麝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並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金水膏以麝香配伍其他藥材,可增強其治療效果,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炎止癢之目的。
主治功效
金水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是齋百一選方》的記載,金水膏的主要功效是磨去目翳,特別是針對「兩目厚翳」的情況。古文提到「錢壽叔施此藥,親見數人兩目厚翳皆磨去,甚妙!」,顯示此方劑在古代已有實際應用且效果顯著。
治療原理分析
金水膏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成分的藥性來推測:
- 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化瘀的作用,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
- 硇砂:具有解毒殺菌、散結消癰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眼部的炎症和病理產物。
- 白礬:清熱燥濕、收斂生肌,可以抑制眼部分泌物,並有助於受損組織的修復。
- 黃連:清熱燥濕、涼血解毒,能夠清除眼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青鹽:清熱解毒、利尿通便,這裡可能取其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間接改善眼部症狀。
- 麝香:開竅醒神、行氣止痛,可以疏通眼部經絡,緩解眼部不適。
- 白沙蜜: 調和藥性,並有滋潤作用。
綜合來看,金水膏的組方思路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為主。諸藥合用,共奏磨去翳障之功。其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獨特的炮製方法:將藥物與蜜拌勻後裝入竹筒,再用水煮,最後過濾取汁,埋地冷卻後使用。這種炮製方法可能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和保存。
總結,金水膏主治「兩目厚翳」,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效果,從而磨去翳障,恢復視力。古文的記載和藥物組成分析都支持這一結論。
傳統服藥法
乳香(研)半字,硇砂(研)半字,白礬(飛過,研)半字,當歸半錢,黃連1錢(去須),白沙蜜4兩,青鹽(透明者,研)1字,麝香(研)1字。
上藥除蜜外,先研令極細,卻同蜜一處拌勻,入新竹筒內,用油紙數量,以線緊扎,勿令水入,於淨鍋內,用水煮,自早至午,水乾則添,取出傾藥,以綿絹濾去滓,入淨器中,埋地上一宿。
取出點之。點畢以溫水洗眼,翳薄者點3-5次。點藥箸用金為之最妙,多點則取效尤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金水膏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 金水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金水膏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水膏, 出處:《百一》卷九。 組成:乳香(研)半字,硇砂(研)半字,白礬(飛過,研)半字,當歸半錢,黃連1錢(去須),白沙蜜4兩,青鹽(透明者,研)1字,麝香(研)1字。 主治:兩目厚翳。
金水膏,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天門冬3兩,麥門冬4兩,款冬花2兩,紫菀茸3兩,炒白芍2兩,炒知母1兩,制首烏6兩,百合2兩,陳皮1兩(鹽水炒),細川貝1兩(另研細未聽用),茯苓2兩,白蒺藜1兩(去刺),地榆1兩,金石斛3兩。 主治:裏熱濕鬱不清,咳嗽咽乾,喉啞聲嘶者。
金水膏, 出處:《活人方》卷二。 組成:天門冬6兩,紫菀茸6兩,葳蕤6兩(炒),懷生地12兩,麥冬肉8兩,白芍4兩(炒),百合4兩,款冬花4兩,知母2兩(炒),山藥2兩(略炒),陳皮2兩,川貝母2兩(另研細未聽用),茜草2兩。 主治:清痰治嗽,和傷止血,滋肺滋金,培金水之化源。主治:虛癆煩咳,肺痿痰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