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龍膏
SHUI L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龍膏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 與 燥濕止癢 的功效。
黃連 味苦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之效。水龍膏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皮炎等症,而黃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能有效 清除濕熱、止癢消腫,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黃連還能 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減少濕疹、皮炎的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是水龍膏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水龍膏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養血活血、調經止痛,對於水龍膏所治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潤燥生津: 當歸亦具滋陰潤燥之效,可改善跌打損傷後因氣血瘀滯所致的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水龍膏中加入當歸,可綜合其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水龍膏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水龍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乳香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生肌斂瘡: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水龍膏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共同作用於傷口,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乳香的加入,使水龍膏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等方面功效更顯著,提升了藥方的整體療效。
水龍膏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大青鹽,為大青葉經鹽水浸漬後製成的藥材,保留了大青葉的清熱解毒之效,並加入了鹽的引藥作用,使其更易於深入血分,起到涼血止血的效果。
水龍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大青鹽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水龍膏中含有硼砂,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硼砂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水龍膏常用於治療皮膚溼疹、皮炎等,而硼砂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皮膚瘙癢和紅腫。
- 收斂生肌: 硼砂亦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加速傷口癒合。水龍膏中加入硼砂,有助於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改善皮膚炎症,加速癒合過程。
「水龍膏」中包含「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硇砂具有強烈的殺蟲止癢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寄生蟲,例如疥蟲、陰蝨等,緩解瘙癢症狀。水龍膏主要針對皮膚病症,硇砂的加入可增強其殺蟲效果,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 收斂生肌:硇砂具有收斂生肌作用,能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水龍膏中加入硇砂,可以輔助治療皮膚破損、潰瘍等病症,促進傷口癒合。
水龍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水龍膏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白礬可收縮血管,減少出血量,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清熱解毒: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降低傷口發炎的風險。水龍膏常用於處理外傷,添加白礬可幫助傷口消炎,加速癒合。
水龍膏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水龍膏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冰片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緩解症狀。
2. 芳香透達,涼爽舒適:冰片氣味芳香,可迅速透達病竈,並帶來清涼舒適之感,能有效緩解咽喉疼痛、口舌灼熱等不適。同時,冰片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龍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赤眼腫痛,翳膜」,即現代所稱之急性結膜炎、角膜炎或眼表炎症伴隨分泌物增多、充血腫痛,以及角膜混濁(翳膜)等病症。古籍記載此方以點眼外用為主,針對熱毒上攻、肝經風熱所致之眼疾,具清熱解毒、消腫退翳之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及邏輯推理:
黃連(去須):
- 苦寒,歸心肝膽經,為清熱解毒要藥。
- 外用可瀉火解毒,針對目赤腫痛,尤其肝火上炎所致者。
當歸(切,焙):
-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活血養血之效。
- 眼疾多兼血瘀或血虛,當歸可調和血行,輔助清熱藥以防寒凝。
乳香(研):
- 辛苦溫,歸肝脾經,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外用可緩解眼部氣血壅滯之腫痛,促進組織修復。
青鹽(研):
- 鹹寒,歸腎經,清熱涼血、軟堅散結。
- 局部外用可助解毒消腫,傳統認為其能引藥入目。
硼砂(研):
- 甘鹹涼,歸肺胃經,清熱解毒、防腐消翳。
- 為眼科外用常用藥,針對翳膜、黏膩分泌物具化腐生新之效。
硇砂(皂子大)、枯礬(皂子大):
- 硇砂鹹苦辛溫,具腐蝕性,可化翳消積;枯礬酸澀寒,收斂燥濕。
- 二者合用,針對頑固翳膜或分泌物過多,能腐蝕穢濁、收斂瘡面。
龍腦(冰片):
- 辛苦涼,歸心脾肺經,芳香開竅、散熱止痛。
- 外用清涼透皮,迅速緩解紅腫熱痛,並引諸藥直達病所。
煉蜜:
- 甘平,具潤燥、緩和藥性、黏合賦形之功。
- 作為基質可減緩硇砂、枯礬等刺激性,延長藥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
- 黃連、硼砂、青鹽、龍腦共奏清熱瀉火之效,直折目赤腫痛之熱毒。
活血消腫為輔:
- 當歸、乳香行氣活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緩解腫痛。
化腐退翳為專攻:
- 硇砂、枯礬針對翳膜或分泌物,腐蝕穢濁、收斂瘡面;硼砂協同消翳。
外用直達病所:
- 煉蜜製膏延長藥效,冰片透皮引藥,使藥物集中作用於眼表病灶。
推論本方特點:
適用於熱毒熾盛兼氣血瘀滯之急性眼疾,尤其翳膜初起或黏膩分泌物多者。方中硇砂、枯礬具腐蝕性,推測可能用於較厚的翳膜(如角膜瘢痕),但需辨證準確,避免過度刺激。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分,當歸(切,焙)1錢,乳香(研)1錢,青鹽(研)1錢,硼砂(研)1錢,硇砂(皂子大)1塊,枯礬(皂子大)1塊,龍腦。
上為末,一處和勻;煉蜜4兩,與藥共入竹簡內,以蠟紙密封,重湯內煮令蜜熟,取出以綿濾過。
點粟米大於目眥頭,不拘時候。
按:方中龍腦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龍膏,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水龍骨(即船上陳石灰,炒乾)。 主治:臁瘡,並婦人裙邊瘡。
水龍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黃連(去須)1分,當歸(切,焙)1錢,乳香(研)1錢,青鹽(研)1錢,硼砂(研)1錢,硇砂(皂子大)1塊,枯礬(皂子大)1塊,龍腦。 主治:赤眼腫痛,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