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栝樓根散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解毒消腫的功效。栝樓根散中加入天花粉,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咳嗽、咽痛、口渴等症狀。
- 潤燥化痰: 天花粉能潤燥化痰,有助於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痰粘難咳等症狀。栝樓根散中加入天花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
栝樓根散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栝樓根散以瀉肺降氣止咳為目的,而黃芩可清肺熱,避免燥熱傷肺,同時也可抑制痰液的生成,有利於止咳。
二、 降氣止咳: 黃芩可降肺氣,止咳喘,與栝樓根、半夏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喘之症。此外,黃芩還可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止咳的效果。
栝樓根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栝樓根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痰熱咳嗽等症,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 滋陰潤燥: 知母性寒,滋陰潤燥,可緩解因熱邪灼傷津液而引起的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綜上所述,知母在栝樓根散中起着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栝樓根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栝樓根散見於《傷寒廣要》引《聖惠方》,主治「小兒熱渴不止,煩悶」。其變方則用於治療「時氣餘熱不退,發作有時」,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渴、除煩。
治療原理分析
原方(《聖惠方》)
從古文提供的資訊來看,《聖惠方》中栝樓根散的完整組成成分以及原方主治並未提及,僅提及加減變方。
變方(《傷寒廣要》)
《傷寒廣要》中記載的栝樓根散變方,是在原方基礎上去除地黃、黃連、甘草,加入栝樓根,並加入生地黃汁。此變方主要針對「時氣餘熱不退,發作有時」的症狀。
- 栝樓根(天花粉): 為方中主藥,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針對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津液耗傷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
- 生地黃汁: 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與栝樓根配伍,增強清熱生津之力,進一步緩解口渴、煩躁等症狀。
- 去除地黃、黃連、甘草: 可能考慮到原方中這些藥材的藥性過於寒涼或滋膩,對於「時氣餘熱不退」的症狀,需要調整藥物組成,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效果。地黃雖能滋陰,但性質較為滋膩;黃連苦寒,雖能清熱,但容易傷及脾胃;甘草雖能調和諸藥,但其甘溫之性與清熱生津的目的略有不符。
人參散
古文中同時提及了「人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後虛勞,盜汗口苦,不得唾臥,四肢煩痛,舌乾卷澀」等症狀。這與栝樓根散的主治病症有所不同,人參散的組成和功效也與栝樓根散截然不同,主要以補益為主,與前述清熱的方劑有所區別。
- 人參: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針對熱病後期氣陰兩傷的虛弱狀態。
- 麥門冬: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與人參配伍,增強補益氣陰的功效。
- 赤芍藥: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緩解熱病後期的餘熱未清和血行不暢。
- 柴胡: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可疏解熱病後期肝氣鬱結的症狀。
- 白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可改善脾虛濕困的症狀。
- 牡蠣: 平肝潛陽、軟堅散結。可緩解肝陽上亢的症狀。
- 黃耆: 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緩解盜汗等症狀。
- 甘草: 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 鱉甲: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可緩解陰虛火旺的症狀。
人參散整體以補益氣陰、扶正祛邪為主,與栝樓根散的清熱生津方向不同,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總結
綜合而言,栝樓根散變方主要通過栝樓根和生地黃汁的清熱生津作用,來治療時氣餘熱未清、津液耗傷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而人參散則以補益氣陰為主,針對熱病後期的虛勞狀態。兩方的主治和功效各有側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栝樓根3分,黃芩半兩,知母半兩。 主治:小兒熱渴不止,煩悶。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栝樓根3兩,榆白皮3兩(銼),胡燕巢土5兩,鼢壤土3兩。 主治:發背及諸毒腫。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栝樓根半兩,苦參1分(銼),人參1分(去蘆頭),寒水石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石膏半兩。 主治:小兒傷寒熱渴,頭痛心煩。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栝樓根1兩,黃芩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川芒消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傷寒,大腸秘澀。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栝樓根3分,牛黃1分(細研),白僵蠶半兩(微炒),白藓皮半兩,子芩3分,滑石1分,胡黃連3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主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栝樓根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栝樓根半兩,白茯苓半兩,知母半兩,黃芩半兩,地榆半兩(微炙,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黃柏半兩(微炙,銼),赤石脂1兩。 主治:小兒熱痢,體瘦,口乾煩躁,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