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目散

QING M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9%
肝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1%
心經 7%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目散 」

中藥方劑「 清目散 」,主要成分是:白蒺藜,荊芥,菊花,白芍,半夏,白朮,甘草,決明子, 主治功效是:風熱邪氣侵犯肝膽,濕氣不能散發,導致眼睛紅腫。

白蒺藜性涼,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祛風通絡、解毒散結的功效。臨牀上,白蒺藜可適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胸脅疼痛、肋間神經痛、風濕痛、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菊花的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黃酮、芳香油、揮發油和菊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白朮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入肝、腎、大腸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降壓、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決明子可以治療目赤腫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症、便祕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清目散 」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散風熱、祛風除濕、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風熱邪氣侵犯肝膽,濕氣不能散發,導致眼睛紅腫。

傳統服藥法


白蒺藜3錢,荊芥1錢,甘菊花2錢,白芍2錢,半夏3錢,白朮5錢,甘草1錢,草決明1錢。
有熱者,加梔子3錢。
水煎服。1劑輕,2劑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白蒺藜、荊芥、菊花、白芍、半夏、白朮、甘草、決明子等藥物均具有清熱明目、散風利濕的功效。其中,白蒺藜、荊芥、菊花可清熱解毒、散風明目;白芍、半夏、白朮可健脾和胃、燥濕利濕;甘草可緩急和中、調和諸藥;決明子可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明目、散風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

相同名稱方劑


清目散,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白蒺藜3錢,荊芥1錢,甘菊花2錢,白芍2錢,半夏3錢,白朮5錢,甘草1錢,草決明1錢。 主治:風火入於肝膽之中,濕氣不散,眼目紅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