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白魚散

Hua Shi Bai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肝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16%
肺經 16%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滑石白魚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寒滑,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對於因濕邪困阻而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 滑石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口渴、咽痛、尿赤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滑石在白魚散方中,主要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滑石白魚散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止痛:血餘炭為動物血炭化而成,具有止血、止痛之效。滑石白魚散治尿路結石,常伴隨血尿、疼痛等症狀,血餘炭可有效止血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2. 活血化瘀:血餘炭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尿路結石周圍的炎症,並促進結石排出。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滑石白魚散》主治功效分析

《滑石白魚散》出自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主治小便不利。綜合歷代醫家論述,其組成為滑石、白魚、亂髮(燒,即血餘炭),各等分研末服用。本方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 利水通淋: 本方首要功效為利水通淋,適用於因濕熱或血瘀導致的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 清熱除濕: 方中滑石能清熱利濕,對於濕熱蘊結膀胱所致的小便不利尤為適宜。
  • 活血化瘀: 血餘炭具有止血化瘀之功,能通利血脈,對於血瘀阻滯水道導致的小便不利有良效。

治療原理:

  1. 滑石利竅驅濕熱: 滑石性寒,味甘淡,歸膀胱經。其質地滑利,善於清利濕熱,開竅通淋,使濕熱之邪從水道排出,從而達到利尿通淋之效。正如《本草求真》所言:“滑石滲濕而瀉熱”。

  2. 白魚入肺利水,開胃下氣: 白魚味甘性平,入肺、胃經。 《本經逢原》指出白魚能“入肺利水,開胃下氣”,能輔助滑石加強利水之功,且能調理脾胃,使水液代謝正常運行。

  3. 血餘炭破血通絡,引藥入血分: 血餘炭(亂髮燒灰)味苦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止血化瘀之功,能破除血瘀,通利血脈,引藥物直達血分,治療血瘀所致的小便不利。正如《本經疏證》所說:“此髮之用,謂之‘血源濬而水自通’”。 《本草思辨錄》亦云:“滑石利竅驅濕熱,不輔以白魚亂髮血中之氣藥,則膀胱之水道猶不得利。” 說明血餘炭在本方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活血通絡,更能引藥入血分,增強利水通淋之效。

  4. 三藥合用,標本兼治: 滑石清熱利濕為治標,血餘炭活血化瘀為治本,白魚則兼顧肺、胃,調理水液代謝。三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活血通淋之功,使濕熱得清,血瘀得化,水道通暢,小便自利。

綜上所述,《滑石白魚散》以滑石清熱利濕為君,血餘炭活血化瘀為臣,白魚利水、開胃、下氣為佐使,三藥合用,標本兼治,共奏清熱利濕、活血通淋之功,適用於濕熱或血瘀所致的小便不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滑石白魚散,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滑石2分,亂發2分(燒),白魚2分。 主治: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脹痛有瘀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