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妙方

神妙方

SHEN MIAO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妙方」中使用「血餘炭」的原因,可從其藥性及功效兩方面分析:

  1. 藥性: 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性涼,味苦鹹,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止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且藥性較血竭溫和。
  2. 功效: 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針對出血不止、瘀血阻滯等症狀。其止血作用可快速控制出血,化瘀作用則能消除瘀血,促進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止痛、生肌的效果。

總而言之,血餘炭在「神妙方」中起到止血化瘀、生肌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病症,促進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妙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治「莖頭三五孔,小漏瘡出血,微膿」,屬體表微小瘻管伴滲血膿液之症,病位在陰部或體表竅道。古代醫家以「漏瘡」稱久潰不癒之瘺管,多因氣血虛弱或濕熱久滯,導致瘡口難以收斂。出血微膿,提示局部氣血瘀滯兼夾濕熱,需止血斂瘡兼清濕熱。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油發(燒灰存性)

    • 藥性推論:人髮煅炭稱「血餘炭」,傳統視為止血要藥,性平味苦,歸肝、腎經。《本草綱目》載其「消瘀血,補陰甚捷」,能止血散瘀、生肌斂瘡。燒灰存性保留部分油脂,可能強化潤燥護瘡之效。
    • 作用機制
      • 止血:炭藥吸附收斂,物理性加速血液凝固;苦味兼能清局部虛熱。
      • 生肌:煅後存性之油脂可能形成薄膜,保護瘡面,促進修復。
      • 祛膿:炭類吸濕特性,可吸附瘡口滲液,減少膿濕積聚。
  2. 配伍與用法特點

    • 外敷調配:以津唾(口水)調敷,利用唾液中酶類(如溶菌酶)輕度抗菌,協同發灰增強局部抑菌效果。乾敷與濕敷交替,適應瘡面滲液變化。
    • 內服米飲送服:米飲(稀粥水)甘緩和中,載藥入脾以調氣血,輔助外治。內外合治符合「治外必本諸內」原則,通過健脾益氣間接促進瘡口癒合。

邏輯歸納
此方以單味血餘炭為主,通過「止血-吸濕-生肌」三層作用:

  1. 急則治標:炭藥快速止血、吸附膿液,解決出血滲膿。
  2. 緩則治本:存性之油脂潤澤瘡面,避免過度乾燥妨礙癒合;內服健脾助氣血生化。
    全方體現「簡效專一」的古代外治思維,針對小型漏瘡病機「虛中夾瘀」的關鍵環節直擊要害。

傳統服藥法


油發(燒作灰,存性)。
上為細末。
敷之,乾則津唾調敷;仍以米飲調發灰,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神妙方,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組成:油發(燒作灰,存性)。 主治:莖頭三五孔,小漏瘡出血,微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