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灰飲

發灰飲

FA HUI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發灰飲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血餘炭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對於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血餘炭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發灰飲多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血餘炭的加入能有效控制出血,緩解患者痛苦。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發灰飲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血餘炭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之,血餘炭在發灰飲中發揮著收斂止血和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發灰飲】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專治「斑瘡豌豆」,即古代對天花、痘疹等皮膚皰疹類疾病的稱謂。斑瘡多因熱毒熾盛,蘊積血分,外發肌表所致,症見皮膚紅腫皰疹、化膿潰爛。唐代《千金要方》已有「髮灰」用於瘡瘍的記載,而「豌豆瘡」之名見於《外台祕要》,指皰疹形如豌豆、觸之堅硬的嚴重痘疹。古人以髮灰治療此症,乃取其「從血分引熱毒外出」之理。

組成與治療原理的邏輯推理:

  1. 髮灰(血餘炭)的藥性功能
    頭髮經煅燒成炭後(燒灰存性),中醫稱「血餘炭」,性味苦澀微溫,歸肝、胃經。傳統認為「髮為血之餘」,煅炭後既可止血化瘀,又能吸附邪毒。《本草綱目》指出其能「療瘡毒」,現代研究亦證實碳化後的多孔結構具吸斂作用,可減輕局部炎症。

  2. 組成邏輯與作用機理

    • 直達血分:髮灰源自血之餘,善走血分,能吸附血中熱毒,針對斑瘡「熱毒迫血」的病機。
    • 外用與內服的雙重思維:髮灰既可外敷瘡面(見《聖惠方》),此方改為內服,透過腸胃吸收,從內清解血毒,與「透毒外出」的治則相符。
    • 炭藥的吸附特性:碳化後的微細顆粒可能吸附體內病理產物,類似現代「藥用炭」解毒原理,間接減輕熱毒對血分的燔灼。
  3. 方劑簡約的內涵
    單用髮灰一味,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思維。斑瘡急性期熱毒壅盛時,需速折其勢。髮灰既能止血防耗血(熱毒易傷血絡),又可藉其收斂之性緩解皮膚潰爛,符合「以黑勝紅」的五行理論(黑屬水,紅屬火,水克火以制熱毒)。

綜論,此方雖簡,卻深刻融合中醫「以髒治髒」「炭藥解毒」等理論,通過血餘炭的藥性特質,實現清血毒、斡瘡勢的功效,反映古代對烈性痘疹的急救智慧。

傳統服藥法


頭髮(燒灰存性)。
飲調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發灰飲,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頭發(燒灰存性)。 主治:斑瘡豌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