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餘散

XUE Y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血餘散方中含有血餘炭,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改善疼痛等症狀。
  2. 止血涼血: 血餘炭具有止血涼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例如外傷出血、內出血等,亦可用於治療熱病、發熱等。

血餘炭在血餘散方中發揮活血化瘀、止血涼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血餘散主治功效分析

血餘散為一歷史悠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簡潔,主要以血餘炭(即頭髮燒成的灰)為主藥。根據歷代醫籍記載,血餘散的應用範圍廣泛,主治功效多樣,以下將綜合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止血生肌,外敷內服

血餘散最核心的功效在於止血。血餘炭性澀而收斂,能直接作用於出血部位,達到迅速止血的效果。

  • 外用止血: 如《急救廣生集》記載:「遇刀傷,敷之即愈,其效如神。」可見血餘散外敷對於外傷出血有奇效。此外,《証治準繩‧幼科》亦提及血餘散可「幹撲之」治療血汗不止,亦是取其外用止血之功。
  • 內服止血: 血餘散不僅能外用止血,內服亦有良效。《仁齋直指方論》記載血餘散「治諸血下」,並指出可搭配白茅花、燈心草煎湯服用,加強止血效果。此外,《醫學綱目》亦記載血餘散能治療血淋、內崩、吐血、便血等各種出血症狀,均是利用其內服止血的功效。

血餘炭不僅能止血,還具有生肌的功效。外敷於傷口,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血餘散主要由以下成分組成:- 血餘炭:止血、消瘀、生肌、收斂》明確指出血餘炭具有生肌的功效,與臨牀應用相符。

二、消瘀散結,通利水道

血餘炭除了止血生肌之外,還具有消瘀散結的功效。《醫學綱目》引《本草》記載,血餘炭能「消瘀血,通關格,利水道,破癥瘕」,明確指出其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癥瘕的功效。

  • 治療瘀血痛經: 雖然古籍中未明確提及血餘散治療痛經,但根據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推斷,血餘散對於瘀血阻滯引起的痛經應有一定療效。
  • 治療小便不利: 《聖濟總錄》記載血餘散可治療「傷寒小便不通,腹脹」,並與麻根同用。此乃利用血餘炭通利水道的功效,使小便通暢,腹脹自消。此外,《醫學綱目》亦記載血餘散可治血淋,亦是取其通利水道之意。

三、清熱解毒,治療特殊病症

除了上述功效外,血餘散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應用於一些特殊病症。

  • 治療燕口瘡: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血餘散可治療小兒燕口瘡,將血餘炭研細,與豬脂調勻外敷,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治療傳屍勞: 《脈訣彙辨》記載血餘散可作為治療傳屍勞的方劑之一,此乃取其清熱解毒、殺蟲之功。

四、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血餘散的治療原理主要有以下幾點:

  • 收斂止血: 血餘炭性澀而收斂,能使血管收縮,達到迅速止血的效果。
  • 活血化瘀: 血餘炭能活血化瘀,消散瘀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 通利水道: 血餘炭能通利水道,使小便通暢,從而治療小便不利、淋症等病症。
  • 清熱解毒: 血餘炭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治療一些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燕口瘡等。

總結

血餘散作為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方劑,其組成簡潔,功效卻十分廣泛。其主要功效為止血生肌、消瘀散結、通利水道、清熱解毒,可廣泛應用於外傷出血、血熱出血、瘀血痛經、小便不利、淋症、燕口瘡等病症。血餘散的臨牀應用價值,經過歷代醫家的驗證,至今仍在中醫臨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小便疼痛牙齦出血大量汗出(病危時)流汗顏色淡紅舌上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血餘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八。 組成:亂發、豬脂。 主治:燕口瘡,生口吻兩角。

血餘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 組成:男子亂發1握(燒存性)。 主治:小兒汗不止。

血餘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八。 組成:血餘半兩(燒灰),雞冠花根1兩,柏葉1兩。 主治:瀉血,臟毒。

血餘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亂發灰2錢匕,大麻根(切)1兩。 主治:傷寒,小腸不通,便如血淋。

血餘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發灰2錢,生蒲黃1錢,生地黃1錢,赤茯苓1錢,甘草1錢。 主治:血淋。

血餘散,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真血餘炭1錢,真坎(無心??)1條(漂淨,焙炭,研),血珀5分,腰黃2錢,花龍骨2錢,上梅片4分。 主治:陰虛喉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