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血瘀散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處理後的產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其性偏寒,能涼血止血,對於瘀血阻滯經絡、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瘀血的消散。
因此,血餘炭的加入,在血瘀散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達到治療血瘀證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血瘀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産後溺血,脈澀者」,即產後小便帶血,且脈象澀滯不暢者。澀脈在中醫辨證中多屬「血瘀」或「陰傷」之象。產後因氣血耗傷,惡露未盡,或瘀血阻滯胞宮,影響膀胱氣化,導致血不歸經而隨溺下;或陰虛內熱,灼傷血絡而尿血。此方以化瘀止血、滋陰凉血為法,針對瘀熱互結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亂髮(血餘炭)
- 性味功效:苦、澀,平;入肝、胃經。本品為人髮煅炭而成,傳統用於止血散瘀。
- 作用原理:
- 「髮為血餘」,血餘炭既能止血(澀血),又能通利血脈(散瘀),契合產後「多虛多瘀」之特點。
- 煅炭後增強收澀之性,適用於離經之血;其散瘀之效可防止血留瘀,化解脈澀之因。
生地黃汁
- 性味功效: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功能清热凉血、養陰生津。
- 作用原理:
- 產後失血易致陰虧,生地黃汁滋陰潤燥,凉血止血,與血餘炭協調,標本兼顧。
- 其寒涼之性可制血瘀日久所化之熱,防止瘀熱動血;甘寒生津亦能緩解脈澀之陰傷。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機理
- 活血與止血並行:血餘炭止血而不滯瘀,生地黃涼血而不凝滯,二者相配,針對產後「瘀血未清,新血不守」之矛盾病機。
- 化瘀與養陰兼顧:脈澀提示陰血耗傷或瘀阻,生地黃汁滋養陰血,血餘炭疏通瘀滯,共奏「祛瘀生新」之效。
- 劑型設計用意:散劑易行血,生地黃汁送服增強引經(入下焦)與滋潤之功,助藥力直達病所。
總結:此方簡約而理法嚴密,以血餘炭化瘀止血為主,生地黃汁滋陰調和為輔,適用於產後瘀熱傷絡之溺血證,體現中醫「通因通用」與「標本同治」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亂發1斤(洗淨,燒友)。
上為散。
生地黃汁調下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血瘀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亂發1斤(洗淨,燒友)。 主治:産後溺血,脈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