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發灰丸中添加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固脫: 血餘炭為血竭炭化而成,具有收斂止血、固脫止瀉之效。發灰丸用於治療脾虛不固、腸滑便溏、脫肛、子宮下垂等症,血餘炭可有效收斂止血,防止滑脫,鞏固脾胃之氣,減少便溏。
- 活血化瘀: 血餘炭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從而緩解疼痛,促進恢復。
總之,發灰丸中添加血餘炭,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止血固脫、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髮灰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便溺血」,即現代所謂之血尿症。古代醫家認為,髮灰(血餘炭)性味苦澀而平,具止血化瘀之效,常用於各種出血證;配合側柏葉涼血止血、糯米粉補中益氣,共奏止血而不留瘀之效。血尿成因多與下焦熱盛、陰虛火旺或脾腎不固相關,此方透過收澀與清熱並行,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血餘炭(髮灰)
- 取「髮為血之餘」之理,以人髮煆炭後成血餘炭,其性收澀,能直入血分,止血兼散瘀。《本草綱目》載其「消瘀血,止諸血」。
- 胎髮或壯年髮被認為血氣充盛,止血力更強;自落者次之,恐其氣已衰。
臣藥:側柏葉汁
- 側柏葉性涼而澀,助血餘炭涼血止血,針對血尿可能之血熱妄行病機。《藥性論》云其「止尿血」。
- 鮮品搗汁,取其生用清熱之力更勝。
佐使:糯米粉糊
- 糯米甘溫補中,製丸時取其黏性,兼能顧護脾胃,防血餘炭苦澀傷胃。
- 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送服時,可加強養血調血之效,適用於血虛夾瘀之溺血。
三、配伍思路
此方以「炭藥止血」為核心,結合「血見黑則止」的中醫理論。血餘炭止血化瘀、側柏葉涼血共治其標,糯米粉調和以固本。整體藥簡力專,針對下焦出血之急證,體現古代「急則治標」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小兒胎發(如無,以壯年無病人頭髮,剪下者為上,自落者次之。燒灰)。
上為末,別用新取側柏葉搗汁,調糯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白湯送下;或煎四物湯送下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發灰丸, 出處:《醫學正傳》卷五。 組成:小兒胎發(如無,以壯年無病人頭發,剪下者爲上,自落者次之。燒灰)。 主治:小便溺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