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鱗散

鯉魚鱗散

LI YU LI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鯉魚鱗散中包含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血餘炭,即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鯉魚鱗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血餘炭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消炎止痛,對於外傷感染也有一定療效。鯉魚鱗散中加入血餘炭,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更好地治療外傷感染。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鯉魚鱗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後腹痛」,屬傳統中醫婦科常見症候。産後腹痛多因血瘀、氣滯或寒凝所致,古籍《婦人大全良方》指出「惡血不盡,停留腹內,與氣相擊」,即瘀血內阻引發疼痛。本方以活血散瘀、溫通止痛為核心,針對産後瘀滯型腹痛而設。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鯉魚鱗(二兩)

    • 鯉魚鱗性平,傳統認為具活血散瘀之效。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及鱗甲類藥材可「通血脈,消瘀滯」,其燒煅後質地酥脆,更利於研磨成散,增強化瘀之力。
  2. 亂髮(一兩)

    • 即人髮(血餘炭),經煅燒後成炭,味苦性溫,《名醫別錄》載其「主五淋,大小便不通,療小兒驚,大人痓」,善止血散瘀,尤適合産後瘀血兼有出血傾向者,兼具「止血不留瘀」之特性。
  3. 故徘帛(一兩)

    • 為舊絲織品(或稱絹帛),燒灰後屬炭類藥物,古代醫家認為其性收澀,能「化瘀生新」,與血餘炭協同增強止血化瘀之效,且絲帛燒灰後輕揚上行,可引藥入血分。
  4. 曲末(一兩)

    • 即酒麴末,具有消食化滯、溫中行氣之功。《食療本草》言其「化水穀宿食,破結除痰」,此處用之助脾胃運化,防備瘀久生滯,兼以酒性溫通,助藥力速達病所。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制

  • 煅製增效:三味主藥(鯉魚鱗、亂髮、故徘帛)經鹽泥封裹煅燒,使藥材炭化,一則增強收斂止血之效,二則「灰類入血分」以破除陳瘀。此法符合中藥「煅存性」理論,即高溫下保留藥性,並改變質地以利吸收。
  • 酒調送服:熱酒為引,取其溫通血脈、助藥勢之功,符合「血得溫則行」的治則,針對産後寒凝血瘀尤為適宜。
  • 標本兼顧:鯉魚鱗散以化瘀為主,輔以血餘炭止血防耗傷,曲末調和中焦,體現「去瘀生新」的産後治療大法,契合元代《丹溪心法》「産後當大補氣血,即有雜病,以末治之」之精神。

總括,此方通過炭藥破瘀、溫通行滯,針對産後瘀滯腹痛而設,體現古人「以通為補」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鯉魚鱗2兩,亂發1兩,故徘帛1兩。
上同入瓶子內,以瓦子蓋,鹽泥縫,漸次著火燒令通赤為度,候冷取出,細研為散,入曲末1兩,更同研令勻。
以熱酒調下2錢,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鯉魚鱗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一。 組成:鯉魚鱗2兩,亂發1兩,故徘帛1兩。 主治:産後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