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散

WU Y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22%
肺經 22%
心經 7%
腎經 5%
膽經 5%
肝經 5%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五噎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益氣補脾、生津止渴的功效。五噎散主治飲食不化、脘腹脹滿、嘔吐酸腐等症,而脾胃虛弱是其病因之一,人參可以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功能,改善飲食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
  2. 扶正固本: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疾病的侵襲。五噎散治療的是由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疾病,人參可以補氣血、強正氣,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五噎散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消除因濕濁阻滯所致的痰飲,同時也能降逆止嘔,緩解因痰氣上逆、胃氣不降引起的呃逆、嘔吐等症狀。五噎散作為治療呃逆、嘔吐等症狀的方劑,加入半夏,正是為了通過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藥性,達到祛除病因,緩解症狀的目的。

五噎散中包含桔梗,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開宣肺氣,利咽化痰: 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化痰的功效。五噎散為治療咽喉腫痛、失音、飲食不下之症的方劑,桔梗的加入可宣肺利咽,使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解除咽喉阻塞,恢復聲息。
  2. 引藥下行,達病所: 桔梗又具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加強藥效。五噎散中其他藥物如貝母、半夏等,皆需下行入肺,桔梗的加入可使其藥力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五噎散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化痰止嘔: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化痰止嘔之效。五噎散主治飲食停滯、痰濁阻滯所致的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白荳蔻能有效化解痰濁,消除嘔逆,促進食慾。
  2. 溫胃散寒:白荳蔻亦能溫暖胃陽,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噁心嘔吐,白荳蔻亦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五噎散中加入白荳蔻,旨在通過其化痰止嘔、溫胃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食滯痰阻、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的效果。

五噎散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行氣止痛之效,用以緩解胸膈氣滯所致的食積、胃脘脹痛、呃逆等症狀。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解鬱,燥濕止痛。對於五噎散所治之食積停滯、氣機阻滯引起的胸膈滿悶、胃脘疼痛等症,木香能疏肝理氣,通暢氣機,並消食導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因此,木香成為五噎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增強其行氣止痛功效

五噎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五噎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飲食不化所致的噎膈、食不下咽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濕化痰:白朮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祛除脾胃濕邪,改善痰濕阻滯所致的咽喉不暢、吞嚥困難等症狀。五噎散中常配合其他化痰止咳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共同發揮化痰止咳、通暢氣道的作用。

五噎散中包含蓽澄茄,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蓽澄茄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五噎散主要用於治療食積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滿、噎膈反胃、嘔吐酸腐等症狀,蓽澄茄可以有效地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溫脾暖胃:蓽澄茄具有溫脾暖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虛寒,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食積氣滯導致的胃寒疼痛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蓽澄茄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五噎散的治療效果,達到行氣止痛、溫脾暖胃的目的。

五噎散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五噎散主治胸膈滿悶、氣滯血瘀、食不下咽等症,沉香可以溫通氣血,緩解氣滯,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沉香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氣逆上衝而引起的嘔吐,沉香可以溫中降逆,使氣機下降,達到止嘔的效果。五噎散中加入沉香,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食積氣滯、胸脘脹滿等症狀。

五噎散中加入枇杷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止咳化痰:枇杷葉性涼,味甘,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之效。五噎散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枇杷葉的加入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通竅,緩解呼吸道阻塞,使咳嗽痰多等症狀得到改善。
  2. 清熱解暑:枇杷葉還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對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咳嗽、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五噎散的組成中,一些藥材可能偏於溫燥,加入枇杷葉可起到清熱解暑,平衡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五噎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和胃降逆: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五噎散主治食積停滯、胸悶氣短等症,生薑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促進胃氣下降,緩解食積阻滯所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
  2. 解表散寒: 五噎散中常與其他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藥物配合使用,生薑的辛溫之性,可助其他藥物發揮解表散寒、驅散風邪的效果,進一步達到治療食積兼有表寒的功效。

因此,生薑在五噎散方劑中起著和胃降逆、解表散寒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食積停滯、胸悶氣短等症的效果。

五噎散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五噎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如乾薑、半夏等,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傷害。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且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乾薑配伍,能增強乾薑溫中散寒的功效;與半夏配伍,能增強半夏降逆止嘔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噎散」,主要成分是: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白荳蔻: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蓽澄茄:具有行氣化痰、止咳平喘、調理消化系統、增強免疫力、抗菌消炎、保護肝臟、減輕疼痛、促進睡眠等功效。

  • 沉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枇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1. 食不下:無法進食。

  2. 嘔呃痰多:嘔吐和打嗝,伴隨着大量痰液。

  3. 咽喉噎塞:咽喉感覺堵塞,有異物感。

  4. 胸背滿痛:胸部和背部疼痛,有飽脹感。

總結

中藥方劑「五噎散」,由人參、半夏、桔梗、白荳蔻、木香、白朮、蓽澄茄、沉香、枇杷葉、生薑、甘草等11味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化痰、理氣、止嘔、降氣、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主治食不下、嘔呃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滿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茯苓2兩,厚朴(去粗皮,銼。薑汁制,炒)2兩,枳殼(麩炒,去瓤)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訶子(炮,去核)2兩,白朮2兩,橘皮2兩,白薑(炮)2兩,三稜(炮)2兩,神曲(炒)2兩,麥櫱(炒)2兩,木香(炮)半兩,檳榔半兩,蓬朮(炮)半兩。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棗子1枚,煎7分,空心溫服;鹽湯點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與溫補、滋膩、收澀等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嘔吐背痛多痰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五噎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人參1兩,半夏(湯泡7次)1兩,桔梗(去蘆,銼,炒)1兩,白豆蔻仁1兩,木香(不見火)1兩,杵頭糠1兩,白朮1兩,蓽澄茄1兩,沉香(不見火)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乾生薑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五噎。食不下,嘔呃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滿痛。

五噎散,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人參2兩,茯苓2兩,厚朴(去粗皮,銼。薑汁制,炒)2兩,枳殼(麸炒,去瓤)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訶子(炮,去核)2兩,白朮2兩,橘皮2兩,白薑(炮)2兩,三棱(炮)2兩,神曲(炒)2兩,麥蘖(炒)2兩,木香(炮)半兩,槟榔半兩,蓬朮(炮)半兩。 主治:五種噎,食飲不下,胸背痛,嘔噦不徹,攻刺疼痛,淚與涎俱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