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散

WU Y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二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23%
肺經 21%
心經 6%
腎經 5%
肝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噎散」,主要成分是: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白荳蔻: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蓽澄茄:具有行氣化痰、止咳平喘、調理消化系統、增強免疫力、抗菌消炎、保護肝臟、減輕疼痛、促進睡眠等功效。

  • 沉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枇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1. 食不下:無法進食。

  2. 嘔呃痰多:嘔吐和打嗝,伴隨着大量痰液。

  3. 咽喉噎塞:咽喉感覺堵塞,有異物感。

  4. 胸背滿痛:胸部和背部疼痛,有飽脹感。

總結

中藥方劑「五噎散」,由人參、半夏、桔梗、白荳蔻、木香、白朮、蓽澄茄、沉香、枇杷葉、生薑、甘草等11味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化痰、理氣、止嘔、降氣、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主治食不下、嘔呃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滿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茯苓2兩,厚朴(去粗皮,銼。薑汁制,炒)2兩,枳殼(麩炒,去瓤)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訶子(炮,去核)2兩,白朮2兩,橘皮2兩,白薑(炮)2兩,三稜(炮)2兩,神曲(炒)2兩,麥櫱(炒)2兩,木香(炮)半兩,檳榔半兩,蓬朮(炮)半兩。上為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棗子1枚,煎7分,空心溫服;鹽湯點亦得。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補氣健脾,益肺生津。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止咳。
  • 白豆蔻:燥濕化痰,行氣寬中。
  • 木香:行氣止痛,散結消脹。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蓽澄茄:化痰散結,寬胸利膈。
  • 沉香:行氣止痛,化痰散結。
  • 枇杷葉:宣肺止咳,化痰止渴。
  • 生薑:辛溫發散,化痰止嘔。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與溫補、滋膩、收澀等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嘔吐背痛多痰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五噎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人參1兩,半夏(湯泡7次)1兩,桔梗(去蘆,銼,炒)1兩,白豆蔻仁1兩,木香(不見火)1兩,杵頭糠1兩,白朮1兩,蓽澄茄1兩,沉香(不見火)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乾生薑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五噎。食不下,嘔呃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滿痛。

五噎散,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人參2兩,茯苓2兩,厚朴(去粗皮,銼。薑汁制,炒)2兩,枳殼(麸炒,去瓤)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訶子(炮,去核)2兩,白朮2兩,橘皮2兩,白薑(炮)2兩,三棱(炮)2兩,神曲(炒)2兩,麥蘖(炒)2兩,木香(炮)半兩,槟榔半兩,蓬朮(炮)半兩。 主治:五種噎,食飲不下,胸背痛,嘔噦不徹,攻刺疼痛,淚與涎俱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