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鹿茸丸

SHE XIANG LU R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四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3.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7%
肝經 25%
心經 19%
脾經 19%
大腸經 7%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鹿茸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有壯陽益腎,補血生髓之功。兩者合用,可相互協調,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不足、經血不調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改善血虛體質: 鹿茸性溫,善於補腎壯陽,但容易耗氣傷陰。而當歸性溫和,能補血養血,並能滋陰潤燥,可緩解鹿茸補腎壯陽的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更加適合體質虛弱者服用。

麝香鹿茸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鹿茸,主要是因為鹿茸具有多種寶貴的藥用價值。鹿茸是雄性麋鹿在青春期時期,從頭部骨骼長出的嫩角,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氨基酸、礦物質及激素等。這些成分可以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同時,鹿茸還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作用,對於因腎虛引起的疲勞、虛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鹿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提升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因此,在麝香鹿茸丸的方劑中加入鹿茸,不僅能增強其補益效果,還能提高方劑的綜合療效。這種組合使得麝香鹿茸丸在中醫臨牀上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調理身體、增強體力和改善健康方面,受到患者的青睞。

麝香鹿茸丸方劑中包含鹿角霜,主要基於其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與麝香、鹿茸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體功效。

鹿角霜為鹿角煅燒後的灰燼,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其含有豐富的鈣質及多種微量元素,能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促進骨骼生長,並可治療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骨質疏鬆等症狀。

此方中,鹿角霜與麝香的溫通經絡、活血化瘀之效,以及鹿茸的補腎壯陽、益氣生血之效相配合,達到溫腎壯陽、強筋健骨、活血化瘀的綜合療效。

麝香鹿茸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活血化瘀: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鹿茸則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能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兩者合用,可起到通竅開竅,活血化瘀的作用,對中風、昏迷、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麝香的辛溫之性,可引導鹿茸的藥性直達病所,促進藥效發揮。鹿茸的補益之性,可增強麝香的藥效,使其通竅開竅、活血化瘀的作用更加顯著。

麝香鹿茸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助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與鹿茸同用,可增強其溫陽助陽之力,協同作用,更能達到強壯筋骨、溫補腎陽之目的。
  2. 滋陰潤燥,補精益髓: 肉蓯蓉亦能滋陰潤燥,益精填髓,與鹿茸的補陽作用相輔相成,平衡陰陽,避免溫補過度而傷陰。此組合可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耳鳴目眩等症狀,達到全面調理的效果。

麝香鹿茸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振奮心陽: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的功效,可溫煦心陽,增強心臟功能。鹿茸則補腎壯陽,與附子相輔相成,共同溫補腎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2. 溫通經絡,改善寒凝血瘀:附子可溫通經絡,改善寒凝血瘀,促進氣血運行,配合鹿茸的補氣活血作用,共同改善氣血循環,改善寒凝血瘀所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主治功效


麝香鹿茸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資料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麝香鹿茸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虛損性疾病,其核心病機為真元虛憊,精血耗少,下焦虛寒。具體症狀涵蓋範圍廣泛,主要包括:

  • 虛勞不足: 表現為身體虛弱、疲倦乏力、面色無光、精神不振、形體消瘦等。
  • 下焦虛寒: 包括臍腹絞痛、兩脅脹滿、腰腿沉重、行步艱難、陽事不舉、小便頻數、大便溏泄等症狀。
  • 精血虧損: 可見遺精滑精、夜夢鬼交、經血量少、經期紊亂等。
  • 其他症狀: 如飲食減少、肢節煩疼、手足麻痺、目視昏花、耳鳴、盜汗、口乾舌燥等。

治療原理分析

麝香鹿茸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補腎陽,益精填髓:

    • 鹿茸: 為方中主藥,大補元陽,益精血,強筋骨,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的要藥。
    • 鹿角霜: 溫腎助陽,收斂固澀,與鹿茸相輔相成,增強補陽益精之效。
    • 肉蓯蓉: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對於腎陽虛衰、精血不足兼有腸燥便秘者尤為適宜。
    • 附子: 辛熱燥烈,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可增強鹿茸的溫陽之力,並能緩解下焦虛寒引起的疼痛症狀。
    • 熟地黃: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可制約附子的燥性,並補充因腎陽虛衰而導致的精血虧損。
  2. 活血通絡,開竅醒神:

    • 麝香: 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在此方中,麝香不僅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溫通作用,還能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麻痺等症狀。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與麝香合用,可增強活血通絡之效,並可緩解因血虛血瘀導致的疼痛。
  3. 補益脾胃,增強運化:

    • 山藥: 補脾益肺,固腎益精,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飲食減少、大便溏泄等症狀。
    • 五味子: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可防止因腎陽虛衰、精關不固而導致的遺精滑精、盜汗等症狀。
    • 杜仲: 補肝腎,強筋骨,與牛膝合用,可增強補肝腎、強筋骨之效,並可緩解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腿腳無力等症狀。
    • 牛膝: 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藥下行,可增強方藥對下焦病症的治療作用。

總結

麝香鹿茸丸是一首溫補腎陽、益精填髓、活血通絡的方劑。其組方嚴謹,配伍精妙,既有峻補元陽的鹿茸、附子,又有滋陰補血的熟地黃、當歸,還有活血通絡的麝香,以及健脾益氣的山藥、五味子等。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腎陽、益精填髓、活血通絡之效,從而達到治療真元虛憊、精血耗少、下焦虛寒所致的各種虛損性疾病的目的。其中,《是齋百一選方》及《仁齋直指方論》指出其可治「諸虛不足」、「真元虛憊,精血耗少」;《雞峰普濟方》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更詳細地列出其主治症狀,涵蓋下焦傷竭、臍腹絞痛、肢節煩疼、陽事不舉、遺精滑精等。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3兩,山藥3兩,杜仲(炒斷絲)1兩半,鹿茸(酒炙)1兩半,北五味子1兩,肉蓯蓉1兩,牛膝(並酒浸焙)1兩,沈香半兩,麝香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前鹽湯送下。
《普濟方》引本方無五味子,有薯蕷、天雄、遠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腹中有鳴叫聲遺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嗜眠症(嗜睡症)男性勃起障礙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夜間盜汗心情煩燥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鹿茸丸,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鹿茸(酥炙)1兩半,熟地1兩,沉香3分,麝香1兩(别研)。 主治:調榮衛,利腰腳,補精血。主治:諸虛百病,精氣耗散,血少不增,陽道不興。

麝香鹿茸丸, 出處:《百一》卷四。 組成:當歸(酒浸1宿)3兩,鹿茸(去皮、酥炙)3兩,鹿角霜3兩,麝香2錢(研細),肉蓯蓉(酒浸1宿)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 主治:諸虛不足。

麝香鹿茸丸, 出處:《直指》卷十五。 組成:熟地黃3兩,山藥3兩,杜仲(炒斷絲)1兩半,鹿茸(酒炙)1兩半,北五味子1兩,肉蓯蓉1兩,牛膝(并酒浸焙)1兩,沉香半兩,麝香半錢。 主治:真元虛憊,精血耗少。

麝香鹿茸丸, 出處:《局方》卷五。 組成: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70兩,熟乾地黃(淨洗,酒浸,蒸,焙)10斤,附子(炮,去皮臍)140個,牛膝(去苗、酒浸1宿,焙)1斤4兩,杜仲(去粗皮,炒去絲)3斤半,五味子2斤,山藥4斤,肉蓯蓉(酒浸1宿)3斤。 主治:益真氣,補虛憊。主治:治下焦傷竭,臍腹絞痛,兩脅脹滿,飲食減少,肢節煩痛,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艱難,目視茫茫,夜夢鬼交,遺泄失精,神情不爽,陽事不舉,小便滑數,氣虛腸鳴,大便自利,虛煩盜汗,津液內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