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丹

WU H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6%
肺經 20%
心經 13%
胃經 6%
膀胱經 6%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虎丹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五虎丹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滋養血脈,補益氣血: 當歸不僅能活血化瘀,同時也具有滋養血脈、補益氣血的功效。五虎丹常用於氣血不足引起的疲乏、面色蒼白等症狀,當歸可以補充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五虎丹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原因在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四肢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五虎丹作為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的方劑,加入天南星可以增強祛風止痙的功效,並輔以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五虎丹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五虎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紅花可以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散寒止痛: 紅花除了活血化瘀,還能散寒止痛。五虎丹中常加入一些寒性藥材,而紅花可以中和寒性,避免寒邪入侵,同時也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紅花在五虎丹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五虎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鼻塞、頭痛、牙痛等症狀,與五虎丹的祛風止痛功效相輔相成。
  2.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白芷亦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可緩解皮膚炎症、潰瘍等問題,配合五虎丹中的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白芷在五虎丹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五虎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五虎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防風可以驅散外邪,解除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解毒止癢: 防風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止癢作用。五虎丹中的其他藥材如雄黃、蛇蛻等,也具有一定毒性,防風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毒副作用,並起到止癢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刺激皮膚。

主治功效


五虎丹主治功效分析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

  • 「五虎丹:治風痹跌撲,腫毒初起」:指出五虎丹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和初期腫毒。
  • 「蚱蜢...性竄烈,能開關透竅...救生苦海五虎丹中用之,治暴疾氣閉,大抵取其竄捷之功為引也。」:提到蚱蜢在五虎丹中作為引藥,其辛竄之性能夠開關透竅,引導藥力達到病灶,治療氣機閉阻的急症。

《本草簡要方》記載

  • 「五虎丹...功與十全丸同。」:指出五虎丹的功效與十全丸相似,暗示其具有較強的補益和治療作用。
  • 「神妙草頭痧藥...治中暑中寒。中風不語。牙關緊閉。急慢驚風抽搐。」:提到五虎丹的組成藥物可用於治療中暑、中寒、中風、驚風等急症,並通過吹鼻或灌服的方式給藥,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

《跌打損傷回生集》記載

  • 「五虎丹(治楊梅枕)」:指出五虎丹可用於治療楊梅瘡引起的一種症狀。

《瘍醫大全》記載

  • 「五虎丹」:作為一種外用方劑,可能是用於敷貼患處。

《外科方外奇方》記載

  • 「神驗化毒五虎丹...結毒亦效。」:指出五虎丹具有化解毒邪的作用,對於結毒也有效果。

《理瀹駢文》記載

  • 「化管法...名五虎丹」:指出五虎丹可以用於治療癰疽潰後形成的瘻管。

《琉球問答奇病論》記載

  • 「男於四十多歲十年以前偶染楊梅瘡厥後結毒屢起當即延醫調治其法...或服五虎丹」:記載了一例楊梅瘡結毒患者使用五虎丹治療的醫案。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記載

  • 「此方專治跌撲閃錯,經絡血瘀,皮肉損傷,破流鮮血,受風作腫,疼痛不止。凡一切血脈不通,周身筋聚,肉色青紫,脹痛不已等症」:明確指出五虎丹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並能祛風消腫、活血止痛。

《外科備要》記載

  • 「五虎丹,取結核、提疔根、拔瘡膿。」:指出五虎丹可以用於治療結核、疔瘡等外科疾病,並具有提膿拔毒的作用。

綜合分析治療原理

根據上述古文內容,結合五虎丹的藥物組成(當歸、天南星、紅花、白芷、防風),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活血化瘀:當歸和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病症。
  2. 祛風散寒:白芷和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除濕的作用,可以治療風痹、風寒引起的疼痛等症狀。
  3. 化痰散結:天南星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散結的作用,可以治療痰濕阻滯、結節腫塊等病症。
  4. 引藥直達病灶:古文提到的「蚱蜢」作為引經藥,其辛竄之性可以引導藥力直達病灶,增強療效,這與現代藥理學中的「引經報使藥」概念相符。
  5. 攻毒拔毒:在一些外科方劑中,五虎丹被用於治療疔瘡、結核等疾病,並具有提膿拔毒的作用,這可能與方中某些成分(如雄黃、穿山甲等)的攻毒作用有關。

總之,五虎丹是一個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同時也可用於治療某些外科疾病,如疔瘡、結核、瘻管等。其治療原理綜合了活血化瘀、祛風散寒、化痰散結、引藥達病灶等多個方面。

傳統服藥法


雄黃、菖蒲、艾葉尖、朱砂不拘多少,蜈蚣1條。
五月五日午時配合,研細敷搽,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虎丹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五虎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膝部腫大疼痛小便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五虎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二。 組成:雄黃、菖蒲、艾葉尖、朱砂不拘多少,蜈蚣1條。 主治:無名腫毒。

五虎丹, 出處:《外科真诠》卷上。 組成:明雄5錢,石菖蒲3錢,蜈蚣2條,朱砂5錢,元寸1錢。 主治:一切瘡毒初起。

五虎丹, 出處:《同夀錄》卷四。 組成:火消1兩(研細),明礬1兩(研細),水銀1兩(同消、礬和勻,研細),朱砂3錢,硼砂1錢。 主治:瘡毒久不收口,併成管多年。

五虎丹,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水銀62g,白礬62g,青礬62g,牙消62g,食鹽31g。 主治:祛腐拔毒,生新。主治:皮膚癌。癰疽疔瘡,慢性瘻管,淋巴結核等需要腐蝕脫落者。

五虎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3兩5錢,天南星(炙)3兩5錢,紅花3兩5錢,白芷2兩4錢,防風3兩5錢。 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瘀血不散,紅腫疼痛。

五虎丹, 出處:《綱目拾遺》卷三引《草寶》。 組成:草烏1兩(去皮,薑汁拌曬,隔紙炒),山脂麻1兩(燒酒拌曬,炒),雄黃1兩(水飛),血竭1兩(箬葉上烘烊),穿山甲1兩(砂炒)。 主治:風痹跌撲,腫毒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