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飲
TAI QI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寒 (0.25)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6%
腎經 20%
心經 6%
脾經 6%
小腸經 6%
膀胱經 6%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清飲中包含知母,主要由於其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善於清瀉肺熱,尤其適合治療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此外,知母還能滋陰降火,對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
太清飲作為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常用方劑,以知母作為藥引,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清飲中加入石斛,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益胃清熱之效。太清飲主要針對熱病後期、津液耗損、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可緩解陰虛津傷所致的各種不適,補充體液,改善症狀。
- 養胃健脾: 石斛亦有養胃健脾之效。太清飲常用於脾胃虛弱者,石斛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太清飲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太清飲主治熱淋、石淋,木通可清熱利尿,通利水道,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緩解尿路阻塞,達到通淋的效果。
- 解毒消腫: 木通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太清飲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木通可協同作用,消散熱毒,減輕炎症,促進水腫消退,進一步改善淋症。
總而言之,木通在太清飲方劑中發揮著利水通淋、解毒消腫的功效,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太清飲中包含石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太清飲主治熱病高熱煩躁、口渴引飲、神昏譫語等症,石膏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降溫解毒的關鍵作用,使患者體熱下降,症狀緩解。
- 生津止渴: 石膏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有一定的生津止渴作用。太清飲常用於熱病引起的口渴,石膏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口渴症狀,促進體液平衡。
主治功效
太清飲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知母:滋陰降火、潤燥止渴。
- 石斛:養胃生津、益肺止咳。
- 木通:利尿消腫、解毒散結。
-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 可加麥門冬: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古文主治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來看,太清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情況:
胃火熾盛:
- 《類證治裁》提到「善食而瘦,多胃火,瀉黃散,或用太清飲去木通,加生地、白芍。」指出太清飲可用於治療胃火導致的多食易飢、消瘦等症狀。
- 《續名醫類案》及《雜病廣要》中記載一金氏少婦因任性惱怒,導致肝鬱化火,上犯陽明而致嘔吐,兼見煩熱躁擾,脈亂數,醫者認為此屬「陽明之火」,投以太清飲後,嘔吐停止,獲得療效。此案例支持太清飲可用於治療胃火上逆所致的嘔吐。
- 《景岳全書》指出:「陽明熱甚者,白虎湯、太清飲、瀉黃散、玉泉散」,「若熱甚嘔吐不止,而火在陽明兼頭痛者,白虎湯,或太清飲,或六一散」,「治胃火煩熱,狂斑嘔吐等證。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皆顯示太清飲可治陽明胃火之熱證。
- 《景岳全書》又記載:「傷寒火盛者,治宜清解。若熱入陽明,煩渴躁熱,脈洪便實,而邪有不解者,宜柴胡白虎煎,或單用白虎湯、太清飲,或玉泉散。」說明在傷寒病程中,若熱入陽明,出現煩渴躁熱等症狀,亦可使用太清飲。
實火諸證:
- 《景岳全書》指出:「大熱之氣,必寒以除之,宜抽薪飲、白虎湯、太清飲、黃連解毒湯、玉泉散、三補丸之類主之。」明確指出太清飲可用於治療大熱之實火證。
陽明熱壅牙痛:
- 《景岳全書》提到:「陽明熱壅牙痛,宜清胃散、清胃飲之類主之。若火之甚者,宜抽薪飲、太清飲之類主之,皆所以清其源也。」說明太清飲可用於治療陽明胃火上攻導致的牙痛。
治療原理
太清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清瀉胃火。方中:
- 石膏為君藥,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善清陽明胃經實熱。
- 知母苦寒質潤,滋陰降火,潤燥滑腸,助石膏清熱,並可滋陰以制約石膏之燥。
- 石斛甘寒,養胃陰,生津液,清虛熱,可緩解胃火傷津之症狀。
- 木通苦寒,上清心火,下利小腸,引熱下行,可導胃火從下而出。
- 可加麥門冬甘寒,養陰潤肺,清心除煩,增強養陰生津之效。
諸藥合用,共奏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之效。通過清瀉胃中實火,同時兼顧養陰生津,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從而緩解胃火上炎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知母1錢半,石斛1錢半,木通1錢半,石膏(生用)5-7錢(或加麥門冬)。
水1鐘半,煎7分,溫服或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胃火煩熱所致的發狂、發斑、嘔吐等症狀。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清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知母1錢半,石斛1錢半,木通1錢半,石膏(生用)5-7錢(或加麥門冬)。 主治:胃火煩熱,發狂、發斑、嘔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