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飲
DA QI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清飲方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大清飲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知母能清泄肺胃之熱,緩解熱邪對人體的損傷。
- 滋陰潤燥: 知母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滋養肺胃陰液,緩解因熱邪耗傷陰液而導致的口渴、便祕等症。大清飲中往往配伍滋陰潤燥的藥物,如麥冬、生地等,知母可以協同這些藥物,達到更好的滋陰降火的效果。
大清飲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功效。大清飲主治熱病傷津、口渴咽燥、煩躁不安等症,石斛可清熱解毒,緩解津液虧損,達到清熱生津的效果。
- 益胃健脾: 石斛亦有益胃健脾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津液的生成。大清飲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石斛的加入可以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同時也能保護脾胃,避免過度消耗津液。
大清飲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水: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大清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熱淋、小便不利、尿痛等症狀,木通在此發揮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尿路炎症和疼痛。
- 通利水道:木通能通利水道,促進小便排出,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小便不利、排尿不暢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木通作為大清飲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利水、通利水道的功效,幫助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大清飲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對於熱邪熾盛、肺胃熱盛所致的高熱、煩躁、口渴、咽痛、咳嗽等症狀,石膏能迅速清熱降火,達到解表退熱之效。
二、解毒涼血: 石膏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熱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大清飲中加入石膏,既能清熱瀉火,又能解毒涼血,有助於治療熱病、熱毒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清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大清飲」主治「脾經實熱」,其熱象特徵為:
- 熱在肌肉:輕手觸之不熱,重按至筋骨亦不熱,唯不輕不重時(即肌肉層)可覺熱感,且夜間加劇,此為熱伏於脾經之象。
- 心煩怠惰:實熱內擾心神,故心煩;脾主四肢肌肉,熱邪困脾則怠惰嗜卧、四肢不收(鬆軟無力),甚則「無氣以動」,此非氣虛,乃熱鬱氣機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配伍分析
- 石膏(生用,5~7錢):
為君藥,性辛甘大寒,專清陽明氣分實熱。本方用於「脾經肌肉之熱」,因脾胃相表裡,陽明胃經熱邪易傳脾經,石膏直折熱勢,透解鬱伏肌肉之熱。 - 知母(1錢5分):
助石膏清熱,兼滋陰潤燥。脾熱易傷津,知母苦寒潤燥,防熱邪耗陰,亦治心煩(瀉火兼養陰)。 - 石斛(1錢5分):
甘微寒,養胃陰、清虛熱,與知母協同護陰,針對夜間熱甚(陰分受擾)及口乾等津傷之兆。 - 木通(1錢5分):
苦寒通利,導熱下行從小便出,使邪有去路,符合「治熱以寒,導之以降」之法。 - 一方加麥冬:
若熱甚津傷明顯,加麥冬增強養陰清熱之效,尤適心煩口渴者。
2. 治療原理
- 清透並行:石膏、知母清透脾經肌肉伏熱;木通引熱下行,合為「清上通下」之格局。
- 護陰為佐:石斛、知母(或麥冬)防熱傷陰,契合「熱病存津」的治法。
- 標本兼顧:以清熱治標為主,兼顧陰液之本,適用於實熱未盡、陰初傷之證。
三、推論延伸
此方結構與「白虎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部分重疊,然去粳米、甘草之緩和,加石斛養陰、木通泄熱,更側重「熱鬱肌肉」非表非裡之特殊病位,且針對脾經濕熱互結時(如怠惰嗜卧),木通可通利濕邪,體現「熱淫於內,治以甘寒,佐以苦降」的配伍思路。
(註:凡實熱證需辨明有無表邪或腑實,此方適用純裡熱未結腑實者。)
傳統服藥法
知母1錢5分,石斛1錢5分,木通1錢5分,石膏(生用)5-7錢(一方加麥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清飲,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組成:知母1錢5分,石斛1錢5分,木通1錢5分,石膏(生用)5-7錢(一方加麥冬)。 主治:脾經實熱,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手重手之間,乃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心煩,怠情嗜卧,四肢不收,無氣以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