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極升降丸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歸肝經,具有疏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方中加入白僵蠶,可有效緩解風邪入絡、筋脈拘急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起到疏風解痙,平息肝風的作用。
- 化痰開竅: 白僵蠶還有化痰開竅的功效,對於痰濁阻絡、矇蔽心竅所致的意識模糊、言語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太極升降丸主要治療肝風內動、痰濁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白僵蠶的加入,有助於化痰開竅,使藥效更加全面。
太極升降丸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止痙: 蟬蛻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搐之效。方中常因風熱上擾、肝風內動而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蟬蛻可清熱解表,平肝熄風,緩解上述症狀。
- 通絡止痛: 蟬蛻能通經絡,散瘀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太極升降丸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薑黃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薑黃能起到舒緩作用,有助於升降氣機,恢復臟腑功能。
- 活血化瘀:薑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薑黃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薑黃在太極升降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等症狀,促進氣血運行,達到升降和諧的療效。
太極升降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太極升降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高熱、便祕、腹痛等。大黃可以清熱瀉火,通利大腸,使熱毒得以降泄,氣機得以降順。
- 活血化瘀: 大黃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太極升降丸中常搭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等,共同作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病症,如胸痛、腹痛、肢體麻木等。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太極升降丸中添加天竹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天竹黃為天竹莖部的乾燥汁液,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強,可有效消解因熱毒蘊結而引發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同時,天竹黃也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鼻出血、咯血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太極升降丸中加入天竹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太極升降丸中包含天南星,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祛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此方以天南星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二、通竅開竅:天南星具有開竅通絡的功效,可治療風寒閉竅、痰濁矇蔽所致的鼻塞、流涕、頭昏、意識不清等症狀。此方中天南星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提高療效。
太極升降丸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蘊、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使患者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 消腫止痛、涼血止血: 冰片亦能消腫止痛、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出血等症狀,冰片能起到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因此,冰片作為太極升降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治療熱毒內蘊、神志不清等症狀的有效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太極升降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外感時邪(如風熱、疫癘之氣)所致發熱,兼見腮頰或頸項腫痛(類似現代「痄腮」或喉蛾腫痛)、乳食積滯不化(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以及痰熱壅盛引動肝風之抽搐。其功效可歸納為:
- 疏風透邪:針對外感時邪,透散風熱,解表退熱。
- 清熱解毒:消退腮項腫痛,化解熱毒。
- 消積導滯:通泄腸胃積滯,助運化乳食。
- 化痰息風:滌除痰熱,平抑肝風,止痙定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太極升降丸之組方,融合「升降散」(僵蠶、蟬蛻、薑黃、大黃)之架構,並佐以化痰開竅之品,體現「升降氣機、表裡雙解」之思路:
僵蠶(2錢)+蟬蛻(1錢):
- 二者皆屬蟲類藥,輕清升散。僵蠶善祛風化痰、散結消腫;蟬蛻質輕透表,疏散風熱,利咽退翳。合用以升發清陽,透邪外達。
薑黃(3分)+大黃(4錢):
- 薑黃辛散行氣,活血通絡,助僵蠶升散之力;大黃苦寒沉降,瀉熱通腑,導滯下行。二者一升一降,調暢中焦氣機,使邪有出路。
天竺黃(1錢)+膽南星(1錢):
- 天竺黃清熱豁痰,涼心定驚;膽南星燥濕化痰,息風止痙。二者針對痰熱壅盛之證,化解痰濁以杜絕生風之源。
梅片(冰片,1分):
- 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諸藥透達經絡,兼能清熱止痛,緩解腫痛。
全方治療機理
此方以「升降散」為核心,通過調暢氣機升降,使外邪從表而解,內熱從下而泄;輔以化痰息風之品,標本兼顧。適用於小兒「表裡同病、痰熱交織」之證,尤其適合外感夾滯、熱毒上攻或痰熱動風之複雜病機。現代可類比於小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兼胃腸型感冒,或熱性驚厥之輕證。
傳統服藥法
僵蠶2錢,蟬蛻1錢,薑黃3分,大黃4錢,天竺黃1錢,膽星1錢,梅片1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分。
週歲小兒,每次1丸;週歲以上,每次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極升降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組成:僵蠶2錢,蟬蛻1錢,薑黃3分,大黃4錢,天竺黃1錢,膽星1錢,梅片1分。 主治:小兒時感發熱,腮項腫痛,乳食停滯,痰盛抽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