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燙火藥」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燙傷後,局部組織會出現充血、發炎,甚至出血。地榆可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減輕燙傷後的疼痛和炎症。
- 收斂生肌: 地榆味苦澀,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燙傷後,使用地榆可以幫助傷口收斂,促進創面癒合,預防感染。
「燙火藥」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以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的目的。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瘡瘍腫痛、帶下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燙火藥」方劑中,黃柏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燙火藥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燙傷後局部組織容易出現紅腫熱痛、炎症反應,大黃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燙傷的症狀。
- 促進排毒: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體外,避免毒素在體內積聚,加重病情。燙傷後局部組織容易受到損傷,大黃可以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燙火藥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利用其清熱瀉火、促進排毒的功效,以緩解燙傷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燙火藥」方劑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燙傷灼傷屬火熱之邪,寒水石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燙傷後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 收斂止血:寒水石亦具收斂止血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燙傷後,傷口易出血,寒水石可收斂止血,防止感染,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寒水石在「燙火藥」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有效緩解燙傷後的疼痛、紅腫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燙火藥」方劑中使用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燙火藥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神志不清等症狀,石膏能有效地清泄體內熱毒,緩解患者的痛苦。
-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因熱毒灼傷血絡而導致的出血,如吐血、衄血等症狀,石膏能有效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主治功效
燙火藥
燙火藥,是由地榆、黃柏、大黃、寒水石、石膏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熱湯或火焰燙傷,皮膚紅腫起泡。
地榆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斂瘡排膿的功效。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其適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的疾病;能清熱涼血,可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黃柏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治療濕熱下痢、赤白痢疾、泄瀉腹痛、水腫腳氣、暑熱煩渴、陰虛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疥癬瘙癢等症狀。
大黃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能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寒水石
性寒,味辛,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的功效。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的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總結
燙火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熱湯或火焰燙傷,皮膚紅腫起泡。燙火藥由地榆、黃柏、大黃、寒水石、石膏組成,每種中藥材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作用,起到治療燙傷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地榆炭8兩,黃柏4兩,生大黃2兩,寒水石(煅)2兩,石膏(煅)4兩。清熱解毒。
共研為細粉,過羅。
香油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燙火藥,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地榆炭8兩,黃柏4兩,生大黃2兩,寒水石(煅)2兩,石膏(煅)4兩。 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湯燙火灼,紅腫起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