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火藥

TANG HU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5%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燙火藥

燙火藥,是由地榆、黃柏、大黃、寒水石、石膏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熱湯或火焰燙傷,皮膚紅腫起泡。

地榆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斂瘡排膿的功效。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其適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的疾病;能清熱涼血,可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黃柏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治療濕熱下痢、赤白痢疾、泄瀉腹痛、水腫腳氣、暑熱煩渴、陰虛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疥癬瘙癢等症狀。

大黃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能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寒水石

性寒,味辛,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的功效。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的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總結

燙火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熱湯或火焰燙傷,皮膚紅腫起泡。燙火藥由地榆、黃柏、大黃、寒水石、石膏組成,每種中藥材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作用,起到治療燙傷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地榆炭8兩,黃柏4兩,生大黃2兩,寒水石(煅)2兩,石膏(煅)4兩。清熱解毒。
共研為細粉,過羅。
香油調敷患處。

方劑組成解釋


地榆清熱涼血,止血生肌;黃柏清熱燥濕,涼血止血;大黃瀉火通便,涼血解毒;寒水石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燙火藥,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地榆炭8兩,黃柏4兩,生大黃2兩,寒水石(煅)2兩,石膏(煅)4兩。 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湯燙火灼,紅腫起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