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飲子

ZI SU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脾經 22%
心經 17%
胃經 13%
肝經 9%
膀胱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飲子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辛溫解表,散寒止咳: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鼻塞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寬中,消痰利氣:紫蘇葉還具有一定的行氣寬中、消痰利氣的功效。對於胸悶氣短、胃脘脹滿、痰多咳嗽等症狀,紫蘇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紫蘇葉是紫蘇飲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能有效地緩解風寒感冒、胸悶氣短等症狀,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紫蘇飲子為一經典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氣機,和胃止嘔,適用於感受風寒或脾胃虛弱所導致的症狀。在紫蘇飲子的組成中,人參作為一味關鍵藥材,其存在至關重要。人參性甘微苦,溫而不燥,歸心、脾、肺經,是補中益氣之上品。在本方中,人參能夠大補元氣,強壯脾胃,增強身體對外邪的抵抗力,並有助於恢復因病損耗的正氣。此外,人參還能協同紫蘇等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調和氣機、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體質虛弱或病後調理者而言,人參的加入使得紫蘇飲子不僅能應對急性症狀,更兼顧了長遠的體質改善,從而實現了治標與治本的完美結合。

紫蘇飲子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咳: 防風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紫蘇飲子主治風寒感冒,症狀為發熱惡寒、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防風能與紫蘇等藥物共同作用,起到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
  2. 助紫蘇散寒解表: 防風與紫蘇同為解表藥,但防風偏於散風寒,而紫蘇則偏於解表散寒。兩者搭配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散寒解表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紫蘇飲子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之效。紫蘇飲子主治風寒咳嗽,而桑白皮可協助紫蘇、生薑等藥物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利於痰液排出。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可利水消腫,對於風寒咳嗽伴有水腫者,桑白皮可幫助利水消腫,減輕患者不適。

因此,桑白皮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宣肺止咳,更能利水消腫,增強紫蘇飲子治療風寒咳嗽的療效。

紫蘇飲子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在於其 潤肺止咳 的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作用。

紫蘇飲子本身以紫蘇葉疏散風寒、解表散邪為主,但同時也可能伴隨肺燥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麥門冬的加入,可以滋潤肺部,緩解燥咳,並改善口渴等症狀,使藥效更為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紫蘇飲子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紫蘇飲子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紫菀的加入,可以幫助宣肺解表,化解痰液,緩解咳嗽。
  2. 調和藥性:紫蘇飲子中,紫蘇辛溫解表,而其他藥物如陳皮、半夏等偏寒。加入紫菀,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協調的作用。

紫蘇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紫蘇辛溫,擅長解表散寒,但容易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紫蘇的辛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更適合體質偏虛弱者服用。

二、增強療效:甘草與紫蘇搭配,可以增強解表散寒的效果。甘草能緩解紫蘇的辛辣之感,使其更容易進入經絡,達到祛風解表的作用。同時,甘草也能增強紫蘇的抗菌消炎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發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蘇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紫蘇飲子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1. 妊娠子懸: 孕婦胎氣上逆,出現胸膈脹滿、疼痛,甚至氣喘等症狀。
  2. 肺系疾病: 包括咳嗽痰多、胸膈不利、上氣喘急,以及瘡疹後餘熱未清,久咳不癒等。
  3. 脾肺受寒: 症見咳嗽、痰涎清稀、胸膈痞悶等。
  4. 氣鬱: 因氣機鬱滯導致的胎動不安、胸悶、腹脹等症狀。
  5. 血虛: 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胎動不安等症狀。

治療原理

紫蘇飲子以紫蘇葉為君藥,其餘各藥相互配合,起到以下治療作用:

  1. 理氣安胎: 紫蘇葉辛溫,能行氣寬中,舒緩胸膈脹滿;大腹皮、陳皮、青皮等理氣藥物,協助紫蘇葉行氣、降逆、消脹,緩解子懸症狀。當歸、川芎、白芍等養血活血藥,有助於調和氣血,安撫胎元。
  2.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紫蘇葉、麻黃能發散風寒,宣肺止咳;桑白皮、杏仁、五味子等藥,有降氣、止咳、平喘的功效;半夏能燥濕化痰,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3. 補益脾肺: 人參、甘草能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對於脾肺虛寒、氣虛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4. 疏肝解鬱: 香附、山梔等藥物,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緩解情志不暢導致的氣機鬱滯,進而改善胎動不安、胸悶、腹脹等症狀。

綜合分析

紫蘇飲子是一個兼顧理氣、安胎、宣肺、止咳、化痰、補益脾肺等多種功效的方劑。其治療範圍廣泛,既可應用於婦科的妊娠子懸、胎動不安等症狀,也可應用於內科的肺系疾病,如咳嗽、氣喘、胸膈不利等。此外,對於脾肺受寒、氣鬱、血虛等引起的相關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從各家醫案和論述中可以看出,紫蘇飲子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妊娠子懸、胎氣不和、肺受風寒、喘熱痰嗽、脾肺虛寒、痰涎咳嗽、氣虛又被風寒傷等病症。

  • 妊娠期應用: 多位醫家(如王肯堂、陳自明、危亦林)均強調紫蘇飲子治療子懸的功效,認為其能通過理氣安胎的機理,有效緩解胎氣上逆導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同時,嚴氏也提到將紫蘇飲子中的川芎換成白朮,同樣適用於子懸的治療。
  • 肺系疾病應用: 王肯堂、薛鎧、朱震亨等醫家均指出紫蘇飲子可治療肺受風寒、喘熱痰嗽、脾肺虛寒、痰涎咳嗽等症狀,這主要歸功於方中紫蘇葉、桑白皮、麻黃、杏仁、五味子、半夏等藥物的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 兒科應用: 楊倓、醫宗金鑒等醫家指出紫蘇飲子可治療小兒咳嗽涎盛、胸膈不利、上氣喘急,以及瘡疹後餘熱蓄於肺經、久咳不已等病症。這也體現了紫蘇飲子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 氣鬱、血虛的應用:《証治準繩‧女科》提到紫蘇飲子可治療氣鬱導致的胎上逼心,這與方中理氣藥物的應用有關。《萬氏家抄濟世良方》指出紫蘇飲子可應用於痘疹血熱、出不快者,這可能與紫蘇飲子中的一些活血、清熱藥物有關。
  • 不同劑型的應用:《幼科指南》和《幼科心法要訣》都提到紫蘇飲子的具體藥物組成和煎服方法,這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參考。《丹溪治法心要》和《醫學綱目》則進一步列舉了紫蘇飲子的不同劑型,如丸劑和粗末,以適應不同的病情和用藥習慣。

總之,紫蘇飲子是一個功效廣泛、應用靈活的經典方劑,其理氣安胎、宣肺止咳、化痰平喘、補益脾肺等多重功效,使其在婦科、內科、兒科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桑白皮(炙黃,銼細)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紫菀(焙乾)半兩,甘草1分(炙)。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小盞,加生薑1片,煎至5分,去滓,乳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起,咳嗽痰多、胸悶不舒時服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咳嗽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飲子, 出處:《醫學發明》卷一。 組成:紫蘇葉5錢,桑白皮5錢,青皮5錢,五味子5錢,杏仁5錢,麻黃5錢,甘草5錢,陳皮5錢,人參3錢,半夏(湯泡)3錢。 主治:脾肺虛寒,痰涎咳嗽。肺受風寒,喘咳痰嗽。

紫蘇飲子,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紫蘇葉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桑白皮(炙黃,銼細)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紫菀(焙乾)半兩,甘草1分(炙)。 主治:小兒咳嗽涎盛,胸膈不利,上氣喘急,及瘡疹後餘熱蓄於肺經,久咳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