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化丹

SE HU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六經法要》組成:赤石脂10兩,甘草6兩,上共研極細末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5%
胃經 13%
肺經 13%
脾經 12%
膀胱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5%
腎經 3%
小腸經 1%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澀化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胃經。其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腸道蠕動,減少腸液分泌,從而達到止瀉效果。此外,赤石脂亦能止血,適用於腸胃出血等症。

澀化丹旨在治療脾虛泄瀉,腸滑不固等症,而赤石脂的收斂固澀作用,正好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起到補脾止瀉、固澀腸道的功效。

澀化丹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澀化丹中多為收斂之藥,性偏寒燥,加入甘草可緩解其燥性,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如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增強大黃的瀉下作用等。澀化丹中各藥材相互配合,甘草能起到協同作用,使各藥材發揮最佳療效。

澀化丹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澀化丹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毒邪侵膚引起的皮膚病,薄荷的清熱解毒作用能直接作用於病竈,幫助清除濕熱毒邪,改善皮膚狀態。

2. 解表透疹,促進排毒: 薄荷能疏散表邪,促進汗液排出,有利於毒素的排泄。澀化丹中加入薄荷,能幫助清除體內積熱,促進毒素排出,加速病情的康復。

澀化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其有效成分能抑制神經興奮性,對於因風熱或痰火上擾而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亦能化痰散結,對於因痰濁阻滯而引起的咽喉腫痛、瘰癧等病症,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澀化丹中加入白僵蠶,可發揮其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進一步增強藥方整體療效。

澀化丹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因為麻黃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散風寒,宣肺止咳。澀化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麻黃可以幫助疏散表邪,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此外,麻黃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澀化丹方中包含細辛,主要源於其辛溫散寒、通竅止痛的特性,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細辛性溫,入肺經,可溫肺散寒、通鼻竅,對於寒邪客肺、鼻塞流涕等症狀有明顯療效。澀化丹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而細辛的辛溫散寒之性,可輔助溫肺化痰,並有助於改善因寒邪阻滯而導致的鼻塞、氣短等症狀,進一步提高方劑療效。

澀化丹方中加入蔓荊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蔓荊子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痛的作用。澀化丹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這些症狀多因風熱上攻、毒火內蘊所致,蔓荊子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2. 疏風止癢,清利頭目:蔓荊子亦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澀化丹也可用於治療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昏眼花、耳鳴耳聾等症狀,蔓荊子可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改善這些症狀。

澀化丹方劑中使用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紫草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達到化瘀止血的目的。
  2. 促進傷口癒合: 紫草富含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出血或潰瘍,紫草能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改善傷口狀況。

因此,紫草在澀化丹方劑中發揮清熱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對於治療因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澀化丹方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龍膽草味苦性寒,擅長清熱燥濕,能有效治療因濕熱蘊結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與澀化丹治療口瘡、咽喉腫痛的功效相符。
  2. 瀉火解毒: 龍膽草具有瀉火解毒之效,能清泄肝膽之火,對於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也有很好的療效,有助於消除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澀化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苦寒性味和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澀化丹針對的是因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濕熱證,而黃連能清熱解毒,並能燥濕止瀉,有助於消除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黃連的苦味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進一步促進疾病的康復。

澀化丹方劑中包含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蘆薈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澀化丹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而蘆薈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消解熱毒,涼血止血作用則有助於緩解出血癥狀,改善口腔潰瘍等。
  2. 潤腸通便: 蘆薈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體內毒素。澀化丹中加入蘆薈,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便祕症狀,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澀化丹方中包含烏頭,其主要原因在於烏頭的藥性峻烈,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澀化丹治療的病症多為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烏頭的溫熱之性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濕,使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目的。

但烏頭有毒性,必須慎用,且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及其他藥材配伍進行調整,才能發揮其治療功效,避免藥物毒性。

澀化丹方劑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收斂止癢:爐甘石性寒,味甘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對於皮膚濕疹、瘡瘍等病症引起的瘙癢,可起到緩解作用。

二、清熱解毒:爐甘石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痱子等,可起到消炎止癢的效果。

因此,爐甘石在澀化丹方劑中,能有效治療皮膚病症,達到止癢、消炎、清熱解毒的目的。

澀化丹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腎經,具有安神定志、止瀉固精之效。澀化丹主治脾虛泄瀉、滑精遺尿等症,琥珀能固澀腸胃,減少滑泄,並安神定志,協調脾腎功能,從根本上改善瀉痢症狀。
  2. 活血化瘀:琥珀性善化瘀,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澀化丹中可能加入琥珀來治療一些伴隨瘀血的瀉痢,如久瀉腹痛等,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澀化丹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促進創傷癒合。澀化丹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血竭的加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收澀止瀉: 血竭亦有收澀止瀉的作用,能幫助固護腸道,止瀉止血。澀化丹若用於治療腸道出血等症狀,血竭的加入則能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效。

澀化丹方中加入珍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功效。對於一些熱毒熾盛、肝陽上亢引起的症狀,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珍珠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滋陰潤燥: 珍珠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澀化丹方中加入珍珠,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澀化丹

  •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通便、止血、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爐甘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 琥珀:具有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等多種功效。
  •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
  •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等功效。

主治功效

  • 眼外障。

總結

中藥方劑「澀化丹」,主要成分是:赤石脂,甘草,薄荷,白僵蠶,麻黃,細辛,蔓荊子,紫草,龍膽草,黃連,蘆薈,烏頭,爐甘石,琥珀,血竭,珍珠。主治功效是:眼外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明目、散風、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澀化丹, 出處:《眼科六經法要》。 組成:赤石脂10兩,甘草6兩,上共研極細末。然後用:薄荷1兩,僵蠶1兩,麻黃1兩,北細辛5錢,蔓荊子1兩,紫草7錢,龍膽草4錢,黃連1兩,蘆薈1錢,草烏4錢。水煎,去滓,以浸石脂、甘石,綿紙封貯器口,日曬夜露,乾時再加:空青石1兩,珊瑚3錢,琥珀2錢,上血竭1錢,珍珠5分(需用未經穿過孔者,還須塞入白豆腐內,加水煮2小時,方能取出合藥)。 主治:目外障。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