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湯

XUAN YU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脾經 18%
肺經 17%
腎經 9%
肝經 8%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6%
膽經 2%
心包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眩暈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眩暈多因氣虛、氣血不足所致,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虛導致的眩暈症狀。
  2. 升陽舉陷:眩暈亦可因陽氣虛衰,清陽不升,濁陰下陷所致。黃耆具有升陽舉陷之功效,能扶正祛邪,使氣血運行正常,改善陽氣不足導致的頭暈。

總之,黃耆在眩暈湯中起到補氣固表、升陽舉陷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氣虛、陽虛導致的眩暈症狀。

眩暈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平肝熄風: 眩暈多因肝陽上亢、陰虛火旺引起,而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滋陰潤燥、養血生津之效。其能滋養肝陰,降低肝陽亢盛,並滋養血液,改善頭暈目眩等症狀。
  2. 改善耳鳴、耳聾: 玉竹亦有補益腎精之效,腎精充足,則可改善耳鳴、耳聾等症狀。而眩暈患者常伴有耳鳴、耳聾等耳部不適,因此加入玉竹可起到整體改善作用。

眩暈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可補益脾胃之氣,改善氣虛所致的頭昏眼花、眩暈等症狀。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頭腦供血充足,有助於緩解眩暈。
  2. 化濕止眩:白朮具有燥濕利水的功效,能化解體內濕氣,濕氣重則易生痰阻氣血,導致頭昏眼花、眩暈。白朮入脾經,可健脾祛濕,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眩暈症狀。

眩暈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辛、苦,歸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眩暈常與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有關,香附可疏肝解鬱,調暢氣血,改善眩暈症狀。
  2. 調和脾胃,健脾益氣: 香附還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成,為治療眩暈提供物質基礎。

因此,眩暈湯中加入香附,可有效治療肝鬱氣滯、脾胃虛弱所致的眩暈,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和脾胃、健脾益氣的功效。

眩暈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活血,止痛止眩: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能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對於因氣血瘀滯、肝陽上亢、風邪侵襲所致的眩暈,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升清降濁,改善頭暈:川芎能上行頭部,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有助於將頭部的濁氣排出,改善頭暈、腦脹等症狀。

因此,川芎在眩暈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眩暈症狀,提高療效。

眩暈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眩暈常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眩暈所致的嘔吐,進而改善眩暈症狀。
  2. 化痰止眩: 半夏亦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眩暈患者常因痰濁阻滯於腦,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眩暈。半夏能化解痰濁,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減輕眩暈症狀。

因此,眩暈湯中加入半夏,旨在通過降逆止嘔和化痰止眩,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

眩暈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之效。眩暈常因脾氣虛弱、氣血不足、腎精虧損所致,山藥能補益脾腎之氣,填精益髓,從根本上改善眩暈症狀。
  2. 健脾益胃,增強吸收: 眩暈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影響營養吸收。山藥能健脾益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改善眩暈症狀。

眩暈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眩暈: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嘔止瀉、降逆止眩等功效。眩暈常因肝腎不足、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吳茱萸能溫補肝腎,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止眩暈的效果。
  2.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吳茱萸還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眩暈常伴有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狀,吳茱萸能疏通肝氣,緩解胸悶,進而改善眩暈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眩暈湯」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玉竹: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

功效:

  • 氣虛眩暈,是指由於氣虛所導致的頭暈目眩。
  • 氣虛是指人體正氣不足,虛弱無力,不能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
  • 氣虛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大便溏稀等。
  • 氣虛眩暈的治療以補氣益氣為主,常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八珍湯等中藥方劑。

用法用量:

  • 將所有藥材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水煎煮。
  • 煎至藥液濃縮成約 200 毫升,即可服用。
  • 每日服用 2 次,早晚各一次。
  • 服用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應慎用。
  • 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結:

中藥方劑「眩暈湯」由黃耆、玉竹、白朮、香附、川芎、半夏、山藥、吳茱萸等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益氣、升陽、利水消腫、滋陰、止渴、止咳化痰、止嘔、理氣行氣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虛眩暈,以及頭暈目眩、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精神萎靡、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2錢,當歸1錢,川芎8分,藁本6分,丹參1錢,麥冬6分,陳皮8分,升麻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氣虛眩暈,症見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若眩暈較重,可加用天麻、石決明等藥以增強止眩之效。若有痰多咳嗽,可加用半夏、陳皮等藥以化痰止咳。若有胃部不適,可加用生薑、大棗等藥以和胃健脾。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貧血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眩暈湯, 出處:《脈症正宗》卷一。 組成:生地2錢,當歸1錢,川芎8分,藁本6分,丹參1錢,麥冬6分,陳皮8分,升麻3分。 主治:血虛眩暈。

眩暈湯, 出處:《脈症正宗》卷一。 組成:黃耆2錢,玉竹3錢,白朮1錢,香附1錢,川芎8分,半夏8分,山藥1錢,吳萸8分。 主治:氣虛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