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黃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以黃連清熱瀉火,但容易傷脾胃,而木香可起到緩解黃連對脾胃的損傷,並促進藥物下行,達到理氣止痛的效果。
2. 協調藥性: 黃連味苦性寒,單用易傷脾胃,而木香性溫,可協調黃連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脾胃的過度損傷,並使藥效更佳。
總之,木香的加入,既可以緩解黃連的寒性對脾胃的影響,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木香黃連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止瀉: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木香黃連丸主治濕熱下注、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痛泄瀉,而黃連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關鍵藥物,能有效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緩解腹痛和腹瀉症狀。
2. 抑制腸道菌羣失衡: 黃連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防止細菌過度繁殖而引起腹瀉。木香黃連丸中木香理氣止痛,與黃連相配,可協同作用,起到消炎止瀉、調理脾胃之效。
木香黃連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而木香黃連丸主要針對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香附的加入可以加強理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 配合黃連,清熱燥濕: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香附雖性溫,但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黃連配合,能更好地清熱燥濕,緩解肝鬱脾虛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香黃連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木香黃連丸」主治:
- 小兒冷熱相雜,下利赤白,裏急後重,腹痛絞撮: 這句話描述了典型的痢疾症狀,「冷熱相雜」指病因可能涉及寒邪與熱邪的共同作用。「下利赤白」指糞便中混有膿血和黏液。「裏急後重」指腹痛伴有頻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腹痛絞撮」指腹部絞痛。
- 及腸胃氣虛,暴傷乳哺: 這句話指出了本方亦可治療由於腸胃功能虛弱,突然的飲食不當(如過量哺乳或進食不潔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及腹瀉。
治療原理
「木香黃連丸」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 清熱燥濕: 方中黃連為君藥,性味苦寒,具有強大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能有效清除腸道的濕熱邪氣,是治療痢疾的要藥。
- 行氣止痛: 木香為臣藥,辛溫香竄,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它能疏通氣機,緩解腹痛、裏急後重等症狀,並能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
- 疏肝理氣: 方中加入香附,協助木香加強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與木香搭配可以更有效地緩解因氣機阻滯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溫中散寒: 古方中提到的白附子尖,具有一定的溫中散寒作用,對於兼有寒邪的患兒可能有所幫助。
綜合來看,「木香黃連丸」以清熱燥濕為主,兼以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標本兼顧,寒溫並用,契合了痢疾「冷熱相雜」的病機,達到清熱解毒、調和腸胃、止瀉止痛的效果。
對比「四神散」
古文中還提到了「四神散」,其組成包括當歸、乾薑、黃柏、黃連,同樣主治「諸般赤白痢」。與「木香黃連丸」相比,「四神散」更偏重於清熱燥濕(黃連、黃柏),同時兼顧溫中散寒(乾薑)和活血止痛(當歸)。
「木香黃連丸」和「四神散」都有清熱止痢的作用,但「木香黃連丸」更側重於行氣止痛,適用於氣滯症狀明顯的患兒;而「四神散」則兼顧溫中和活血,更適合兼有寒邪或血瘀的痢疾患者。
總結:
「木香黃連丸」是一個經典的治療小兒痢疾的中藥方劑,其組方精簡,藥效明確。通過清熱燥濕、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綜合作用,達到治療冷熱相雜、下利赤白、裏急後重、腹痛絞撮以及腸胃氣虛、暴傷乳哺的目的。方中各藥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分,黃連(去須)1分,香附子尖2個(炮)。
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或黍米大。
每服10丸至3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夜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黃連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黃連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木香1分,黃連(去須)1分,香附子尖2個(炮)。 主治:小兒冷熱相雜,下利赤白,裏急後重,腹痛絞撮,及腸胃氣虛,暴傷乳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